哲人余明锋论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哲人余明锋论
AlphaGo在2016年预告了靴子即将落下,ChatGPT就是第一只落下来的靴子,它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天然地有一种“魔术”的性质。ChatGPT不是真的在聊天,而是一个有交互性的数据处理。真正的聊天不是单纯的信息交流,而是有着丰富的人性要素。
数据处理本身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巨大简化,虽然这样的简化会越来越有效,而且会带来一些巨大的改变。可简化总是有损失的,再有效的简化也不同于事情本身。
学者和哲学家的区别在于学者处理前人的文本能力是有创造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复述。论文写作在当下过多地挤占了真正的哲学思考,哲学的本意在今天其实已陷入巨大危机。
经典文本需要玩味,需要化入自己的生命。惯于用搜索功能,会让我们的思考偏于机械化,是一种退化。
对于一个思想者来说,注意力极为重要,它不但是有效学习、深入思考的前提,而且是个人幸福感的重要要素。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人类自古以来如此。而内容生成型人工智能的核心原理是贝叶斯公式。
目前ChatGPT的处理方法是,搁置关于道德、宗教或政治方面的很多话题,然后在其他一些问题中把违背人类直觉或道德底线的一些东西排除掉。如果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政治共同体、训练出不同的聊天机器,是否会导致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深?这都是问题。
如果说工业革命替代的是低端的体力劳动,那么人工智能革命替代的会是低端的脑力劳动。也许,一个办法是做出区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公平,但在高等教育阶段,既然已经择优培养,那就要卸下这个社会职能的重担,让该精英的部分精英起来。
随着“人性化”的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它对人类心理的这种微妙影响力其实值得关注。机器的陪伴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会阻碍健全主体性的养成?
ChatGPT不止是一个工具,科技和资本、政治系统是有关联的。另一方面,ChatGPT的诞生本身就和资本的力量分不开,微软注入了大量资本,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进行训练,它带来的效益也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未来世界最大的一个分野,恐怕就在于你是站在后台的人,还是站在前台的人。
技术不是简单地让我们有了更便利的生活,而是把我们从原来的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置入一个无限增长的系统。资本因为有时间价值,味着“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多,要不然就亏了”。
在古代世界,就价值观而言,人追求的是德性的上升,今天最主要的追求就是增长。当个人偏好成为商业开发对象的时候,未来的不平等可能更多表现在你是被喂养信息的人,还是你是站在后台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都是人类反思自身的契机。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姿态去充分介入另一只靴子的落下,它和每一个人切身相关。(2023年02月17日界面新闻林子人)(2023/02/20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