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手记(续)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阅读手记(续)
——自然·科技
一、
宇宙演化过程相对于人类历史(250万年前)而言实在太过漫长,但从物质由原子构成,人身体里的每一个氢原子都和宇宙的岁数一样大,即138亿年。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太阳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并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大约90%的恒星都正经历这个过程,称这为恒星生命周期主序阶段。原星云后续的演化主要取决于它的初始质量。夜空中肉眼可见的6000颗恒星中有大约1/3都红巨星——太阳未来将经历的一个戏剧性阶段。这一阶段预计将在50亿年结束,届时会吞没水星和金星,甚至可能吞没地球。(《万物》今年元月号)
二、
2023年1月11日,一个研究团队公布了由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的首颗系外行星(WASP-96 b)。
这颗系外行星的编号是LHS475b,位于南极座,距离地球41光年。大小和地球几乎样。
由于其母星是一颗红矮星,表面温度不到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表面有可能存在大气层。这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地球和人类在宇宙图景中的位置。
天文学家早在2014年就发现了这颗行星,而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在最初的观测中拍摄了这颗行星的光谱,以便天文学家能够对它的大气进行研究。(《南方周末》)
三、
科学家现已经发现了200万年前的环境DNA,并在其中找到来自各类动植物的成分。
两次荣鹰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理论基础也正是他的研究。1958年,他凭借着这项研究摘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随后,他将课题转向了DNA测序。又用了20年的时间,他开发出了一套高效的DNA测序方法——“双脱氧链终止法”,也被称为“桑格法”。它将测序的效率直接提升了数百倍,也成为后来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技术基础。
桑格却说自己“愚笨”,只是谦虚。事实上,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天资聪颖,我们只需要具备常人之资,然后加上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就足够了。(2023/02/05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