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穷之路(6)》观感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看《无穷之路(6)》观感
如,一石击水,激起涟漪,把脉时运,攻坚脱贫,共同富裕。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西-海-固,其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属西吉、海原、固原,三个极度干旱贫瘠地方的统称。40多年前,一批联合国粮食开发署专家论证“根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地区。
西海固两百多万回族、汉族居民,以“苦甲天下”闻名,父老乡亲连吃的水都没有。
九十年代,国家委派沿海发达省份城市,一对一地帮助西北部落后地区发展,西海固得到福建省支援,福建专家来到考察之后,大胆提议西海固居民,不如索性大迁徙,搬去附近的新开荒区,可能会找到一线生机。
新开荒区位于,银川附近的黄河灌区。西海固居民大迁徙,当年称为“吊庄移民”,是现代“易地搬迁”工程的,一个最初版本。福建省还号召大量福建商人来投资,一场历时二十年的“闽宁合作”展开,这个新开荒区,当时被命名为 “闽宁村”。
福建企业家陈德启,福建一间大型食品公司的老板,当时来的时候,是一片光溜溜的一个戈壁滩,十几万亩地吸引了他,用了十五分钟,就跟那个县长谈好,第二天就签合同。原来陈德启在这里,装上一盒泥土样本送到法国化验,宁夏因为日照长,昼夜温差极大,土质属于淡灰钙土,极适合种酿酒葡萄。
他请了大批西海固吊庄移民,一起展开一个大西北葡萄园创建工程。刚开始来有多艰难就有多艰难,电没有路没有,什么都没有,风沙又大,风吹来吹到嘴,满嘴都是细沙,吃的泡面都唧唧咔咔的这种声音。
然后便规划整地,种树打井、光树就种了五百多万棵。陈德启以前投资房地产,搞加工厂赚快钱,现在说的是整整十万亩的荒地,大过香港整个九龙半岛的戈壁滩,由零开始搞一个“世纪工程”身边很多人都取笑他,简直是“自讨苦吃,找罪来受”。
戈壁滩不是平的,大沟小沟,全部都是石头,要用人工捡出来,花了三、四年才能捡完,整地工程竣工计十四年。
葡萄园所在的闽宁开发区,位于贺兰山东麓,塞外阳光灿烂,日照充足,经过多年的水利工程、植树防风,生态逐渐改善,加上无数人的汗水,葡萄园终于修成正果,宁夏红酒在全国一炮而红,一年的产量400万瓶,目前是销到十一个省。
陈德启是先头部队,之后陆陆续续,有两百多间酒庄进驻闽宁镇一带,形成一个葡萄园王国,葡萄品种多达三十多种,年产量过亿支,综合产值260亿,同时也为12万贫困户,吊庄移民提供就业机会。
去年热了个《山海情》电视剧,山就是我们的贺兰山、六盘山,海就是福建的大海,说明了福建人民和宁夏的人民的情怀代代相传。
陈德启这个狂热梦想家,也终于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原来戈壁滩,种葡萄这么好,戈壁滩变成一片绿洲,能解决这么多的就业问题,我感觉有一点成就感,感觉很开心。(2022/12/14央九视频道)(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