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舱前瞻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梦天舱前瞻
一、中国空间站第三大舱段——梦天实验舱——发射在即,今天下午,天地协同一起准备迎接“梦天”的到来。
地面与空间神舟十四号乘组三名航天员进行了天地沟通。空间的组合体要进行180度掉头转倒飞,是为了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实施对接。
进驻“梦天”之后期要用到的一些工具、设备用品都提前准备出来,这样保证后续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目前已经完成了“梦天”进驻之前的准备工作。
二、“时间节点”掌控,从“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也非同小可,一言难尽。人类测量时间,开始利用地球自转记录每天时间,后来发明日晷。确定夜晚时间,尤其白昼很短的深冬时节,则用滴漏水或沙,以及蜡烛燃烧来计量。
文艺复兴出现机械钟表,借助缠绕轮子上铁链,末端系着重物驱动轮子旋转定时。后改用弹簧取代重物,用摆锤取代轮子,即机械钟表原理。20世纪,石英钟率先出现,后来又过渡到原子钟时代。
三、时钟使用振动装置来计时,具有周期性行为,周期行为越稳定,时钟就越精准。在太空中的航天器,需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钟。机械摆钟精度:1秒/3小时;石英钟精度:1秒/1天;原子钟1秒/150亿年。
石英晶体每秒振动数千余次,产生一种可预测的波动模式。物理学家将石英晶体振动频率锁定在原子的共振频率上,原子会在特定的能级间发生跃迁。即可通过观测来监控石英体是否偏离了设定的频率,并迅速发现和纠正。(《万物》十月号)(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