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可敬、信隽永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诚可敬、信隽永
中日建交说
五十年前,中日建交,开启难得的“蜜月期”,而今物是人非。
197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力排众议,果断访问北京,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签订政府联合声明,绕开日本国会宣布中日两国恢复邦交。1974年12月田宣布辞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前途,也变得黯淡起来。
1975年1月,三木内阁执政,中日第一次缔约谈判。因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招来了苏联对日方施圧。加之1978年4月,钓鱼岛中国渔船打捞作业,使缔约谈判搁浅。
1976年12月24日,福田赳夫组阁,与中国重开缔约谈判,能有惊无险,达成共识,来之不易,体现了双方领导与民众的情怀,似乎可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来梳理。
福田首相拒右翼恐吓,“子弹头”威协于不顾,召集订制缔约方案;外相圆田直跟他的夫人,是喝了诀别酒的到中国谈约的。
1978年8月,田直带来了福田内阁两个方案,而其中的第一方案(另立一条写明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最终被中方接受,谈判即将尘埃落定之时,4个月前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在日本内再起波澜,福田赳夫不堪与论圧力,发来电报,要求圆田直必须与中方好好谈一谈。邓小平跟他谈话,出乎他的想象。邓小平说“渔民只是为了捕鱼,那个地方有鱼,渔民眼袒没有别的东西”。其言外之意就是说,这并不是中国政府,指使这样做。并指出“反正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是不会去提这件事情”。
圆田直一块石头落了地,向国内做了汇报,福田赳夫内阁也认可,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是新中领导人,第一次到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此行,还会见了日本天皇。这还是战后,裕仁天皇第一次,与中领导人见面。由于檐心邓小平,
会突然提到天皇的战责任,会面一开始,气氛有些紧张,天皇说,“还来组织交换仪式,你非常辛苦”。
邓小平回答说,“中日修约可能具有,超出我想象的重要意义。遇去的事情就让它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而此时裕仁天皇,却突然感慨地抬起头说道:“在两国悠久的履史中,虽然其间一度生过,不幸的事情,但正如你所说,那已经过去,今后两国要永远友好下去”。
因为日本天皇对外讲话,向来是外务省和宫内府,来起草一个稿子,就照这个稿子唸,不能再什麽话。他一生规定这样子,但是这一次天皇,离开这个稿子,天皇可能感到,遇去的不幸,对中国人要讲一下,昭和天皇对战争不是没有责任的,他亲自对邓小平筒短而直率地,传达了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事情。
在当晚晏会上,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也在祝酒辞中说:“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两国交流密不可分,到了本世纪经历不幸,这种事情是绝不可能让它重演。”仅管这种表态,在中方看来,还不能算正式道歉,但也深知,这是日本领导人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中作如此表达,已实属不易。”(2022/10/04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