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情共振

(2022-07-29 12:19:59)
标签:

杂谈

分类: 雜感

感情共振

 阅读日记

感情共振

一、

对真实动物的理解越多,对它们的态度就会越审慎。(徐鲁青)

《白鲟灭绝》(危起伟)、《糜鹿归来》(央视四频道)扣人心弦,受益非浅。

存活了1.5亿年的远古鱼类白鲟被认定灭绝。这是一个代价非常深刻的教训。

1985年,中英双方签订了一份关于麋鹿引进的协议书,这就意味着麋鹿回归故里已经成为中英两国这一年的一件大事。

二、

长江白鲟灭绝关键的影响,是鱼的洄游通道被水利工程阻隔,白鲟的产卵场在宜宾(长江上游),但它的食物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甚至近海。由于葛洲坝的修建,食物摄取场和产卵场之间的洄游通道被切断,这是白鲟最主要的灭绝原因。

像中华鲟的适宜产卵水温是18,但长江上大坝的滞温效应导致了秋冬季节水温上升。从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秋冬季水温平均升高了2-6,中华鲟很难在这种条件下繁殖。

对小鱼和幼鱼来说,它们都在洲滩和河滨带的浅水区域捕食,但现在长江两岸都是江滩公园,浅水区用大理石、石块重新铺了一遍,表面光滑,没有褶皱,不仅植物在水泥上长不起来,鱼类也不便于藏匿和摄食,栖息地也就没有了。

三、

《它乡何处:城市、动物与文学》出版,界面文化记者采访了黄宗洁。

深晓动物保护的道路不易,“日后有无数心碎与无力的时刻在等待着我。”

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塑造往往出现两个极端:妖魔化与可爱化。人们总是对闯入规定边界的动物过度恐慌,另一边又会塑造脱离实际的可爱动物形象。

一体两面,一个体现了人类亲近自然的欲望,另一个则是本能中对自然的恐惧。这在缺乏对真实动物的理解时是必然的,我们对动物的认识越少,流于表面的简单想象就会越多。

喜不喜欢和要不要关心动物是两回事。强调人对环境、对动物负有责任义务。

理性和情感,在动物保护里似乎对立。“情绪也是一种讯息处理的形式,因此也是某种形式的认知。由于情绪的加入,现在对认知有更广阔的视野。”(2022/07/29老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功对接!
后一篇:无垠视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