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词(续)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传媒新词(续)
今读《每周文摘》“夺回专注力…”。
2022/05/31《新浪网》日记题为,传媒新词/斜扛人生。
近因老伴对吾订阅“两报一刊”(西安晚报每周文摘万物)颇有微词:电视-电脑-手机信息应有尽有,再花钱订报刊没有必要是浪费。
我回敬说,网上浏览≠看书读报,两者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从消化咀嚼上讲,还原纸感读写体验却更为亲切。
一、
当今时代,全球70亿人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的数据高达1.5GB(千兆字节≈50多分钟15秒一个短视)。
而不熟悉的、新的信息,又天然地吸引着人类的注意力。
微软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马特基林斯沃斯(哈佛博士)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天性使然。清醒的一天中,人类几乎有46.9%,即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走神。
二、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有数据披露,每个人每过6.5分钟都会看一下自己的手机,一天要看150次。手机中无穷尽的信息流,将我们的时间和专注力冲刷、打散、稀释。
办公环境同样会分走我们的注意力:身边人的谈话声、汽车的鸣笛声、门窗的开关声,都可能成为干扰因子。
在这个快时代,碎片化生存让整块的时间成为奢侈品,人均仅8秒的注意力危机,正侵入和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并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三、
追求高效的当代,频繁在不同内容间切换的人,在专注力、记忆力和任务掌控力上,皆不如集中在一处的人。
不停分散注意力,跟一夜没睡的效果一样,我们的效率也降低了40%。
格洛里亚·马克(加州大学教授)的研究表明,员工分心去做别的事,重新集中注意力回到之前的工作,需花费约20分钟。
如果按一般白领时薪50元来计算,分心一次差不多等于少了一杯奶茶的钱。
注意力涣散让人逐渐丧失沉思的能力,而专注有益于创造。
四、
哈佛大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缺乏对自身的关注可能会让你丧失方向和驱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会让你变得迟钝,缺乏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则会让你产生盲区。
华南理工大学老师周可认为,专注力丧失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当代人缺乏主体性。注意力经济时代,缺乏立场的人更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算法、信息裹挟。
提升专注力,关键是要抓住时间,守住自己时间的节奏,意味着单位时间里只做一件事情。更心无旁骛地专注做一件事的需求。
前不久,华为推出墨水平板MatePad Paper还原纸感读写体验,使读写更沉浸;降低消息通知干扰,使工作更专注。
当专注力越来越成为稀缺品,未来更将是一个专注力决胜的时代,率先做到极致的人就能成功。(2022/04/15新周刊 Ricky)(2022/06/07老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