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湖的生态绿色印迹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雜感 |
西安湖的生态绿色印迹
昨天,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离退员工,游览了地处西安北郊渭河生态景观区——“西安湖”,湖区与草滩四路融为一体,在渭河大堤以北河滩上。
因此,西安湖离不开渭河,清乾隆年间,由于一次特大洪水,渭河河床向北移动了2公里,原来的古河道暴露出来,形成了一块“鸡心滩”,荒草丛生,所以得名“草滩”。草店村(清嘉靖名为“草炭镇”)码头亦向北移到“鸡心滩”。明清时期,也从此处,将铜川的煤运到西安,解决燃煤问题。左宗棠曾率军在此,离开时便改这里名叫“草滩镇”。
2018年3月,西安湖综合治理利用原有废弃砂坑,因地制宜,聚沙成岛,聚水成湖,形成水域景观。湖区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0.8公里,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修建环湖道路7.2公里,下堤台阶3个,码头2个。新建引中水管道3.5公里、亲水环湖步道6.69公里、景观广场4处、停车场8处,完成湖区清淤7.38万立方米,绿化 495亩。是全市最大的再生水景观湖泊。
目前,西安湖水源主要取自草滩污水厂的中水和河滩地下渗水。为进一步改善水质,湖区种植了水氢、水独、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了锦鲫、锦鲤、链鱼、鳙鱼等鱼种,通过水生态系统构建,让中水在期区内得到二次净化,汇入渭河。
西安湖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渭河城市段滩区生态环境,与渭河城市运动公园、芦苇湿地景观融为一体,构成生态、休闲、观水、看绿的整体功能,被誉为“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景美”的水生态修复典范。(2021/04/22西安湖标牌)(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