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评书的年代

标签:
电视评书曲艺 |
分类: 散文 |
电视评书流行于80年代中后期。最早有印象的就算田连元老师讲的《杨家将》了。
田老师身着中山装(讲到某回换成西装了)较为简朴的桌椅(类似早年学生用的),桌上铺块布,扇子之类道具一应俱全。田老师讲《杨家将》的一个特点是:个别段落根据内容需要不用桌椅,就如同说相声似的一人站在那里讲。
之后,刘兰芳的《赵匡胤演义》,田连元的《瓦岗寨》、连丽如的《三国演义》,谁谁的《肖飞传奇》、谁谁的《罗通扫北》、谁谁的《西汉演义》等陆续登场。一时电视评书十分活跃。制作水平提高也体现在:开始画面的灵活与丰富;道具桌椅外观的提升上。
沉寂了一段时间,到90年代中期,央视录制了袁阔成老先生讲的《常山赵子龙》,电视评书再次兴起,这回各路评书艺人陆续录制了多部评书,央视、各卫星台连日播放,旨在弘扬评书艺术。
也许评书艺术还是缺乏一些能与当代文化融合的元素吧,这两次电视评书热潮均未能持续许久。我们感到振兴传统曲艺——评书,任重而道远!
本人不仅喜欢评书艺术还愿意亲自体验,不是身体原因,真想做一个古式座椅,往那一坐,醒木一敲,也来上他一段:“上回说到。。。。。”
前一篇:雅洁演唱的歌曲名组诗
后一篇:《大海在呼唤》不同演员表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