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之二:徐园
说话间到了600米长堤的最北端,前边就是瘦西湖的园中园—徐园景区。http://s6/mw690/002YtTaDzy75U1IVN3L05&690
http://s1/mw690/002YtTaDzy75USU60HSb0&690
据介绍: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苍劲。
http://s13/mw690/002YtTaDzy75USIPPVa8c&690
http://s8/mw690/002YtTaDzy75VdJj3Ez37&690
徐园右侧有一座黄石垒砌的石桥叫春波桥,桥的东头还建有一座四角攒尖亭。http://s10/mw690/002YtTaDzy75V1SJBt739&690
http://s7/mw690/002YtTaDzy75USmeHd486&690
据介绍,跨过桥,可以到达瘦西湖的“四桥烟雨”景点(二十四景之一)。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http://s7/mw690/002YtTaDzy75USdLPrE96&690
可惜只登上春波桥没有在前往四桥烟雨楼游览,拍几张照片欣赏一下也足矣!http://s15/mw690/002YtTaDzy75UYyGyzIfe&690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亭,一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http://s7/mw690/002YtTaDzy75USf081E36&690
一馆是“听鹂馆”。“听鹂馆”是过去徐园祠堂的主要建筑之一,是供奉徐公灵位的地方。这馆的名字好雅,来此地就是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的。
http://s10/mw690/002YtTaDzy75USv677H79&690 这幅“听鹂馆”门前的楹联“录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韻爱莺簧”为陆润痒所书。“陆润痒”,曾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满肚子学问的人。
上联写鹤舞,下联写莺歌。鹤篆:指鹤的足爪印迹,如同篆体文字,因为鹤舞,在绿苔上留下足痕。花韵:指花的气韵;莺簧:指黄莺(黄鹂)的鸣叫声。一幅鹤舞莺歌图,有声有色。
http://s12/mw690/002YtTaDzy75USBWq2D4b&690
槅子上悬“听鹂馆”匾额,下挂一幅国画,尽管题为《烟花三月》,画的是却是花鸟,而非扬州胜景。两侧楹联:
“斗酒双柑,三月烟花来胜侣; 湖光山色,四时风物待游人”。
上联言春游,下联言四季游。“斗酒双柑”是个典故。柑,非果品,乃食盒。明·刘泰《春日湖上》诗云:“明日重来应烂漫,双柑斗酒听黄鹂”。胜侣:好朋友。烟花三月是瘦西湖最美的时节,也是来听鹂馆听鹂最好的时节。此联用自对形式,暗扣馆名,构思巧妙。
http://s7/mw690/002YtTaDzy75UYA5pnE36&690
http://s15/mw690/002YtTaDzy75V1JiXeK5e&690
一亭“羊公片石碑亭”,位于听鹂馆东侧。亭内碑石上镌《徐园碑记》。http://s15/mw690/002YtTaDzy75UStZIpE8e&690
一榭“春草池塘吟榭”。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正中横匾“春草池塘吟榭”,同是隶书,与门前对联上的风格迥异。
http://s15/mw690/002YtTaDzy75UZnbd2Cce&690
“春草池塘唫榭”楹联:笔落青山飘古韵 绿波春浪满前陂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写山,出自杜牧《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诗:“笔落青山飘古韵,帐开红旆照高秋。”下联写水,出自韦庄《稻田》诗:“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罢亚:指稻子摇摆的样子。此联描写春天的勃勃生机,表现春草池塘的景色,别有情韵。
http://s5/mw690/002YtTaDzy75V2rSgOU14&690
http://s9/mw690/002YtTaDzy75V2t3bOEa8&690
从徐园的后门出来,越过小虹桥,就到了小金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