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中国书画报》2016年8月13日第八版
朴茂滋华
清丽爽逸
——王庆权工笔画浅析
第一作者:山东网友
第二作者: 徐小龙
山东画家王庆权,出身地道的农民家庭,至今依然乐于务农。他幼小时,因姥姥是剪纸高手,便跟随姥姥及母亲习练剪纸技艺;描绘折叠,剪刺刻镂。八九岁始,跟随家人忙碌农活,悉心观察农人耕作,孩童玩耍,花鸟鱼虫的动态情致;并拿粉笔铅笔描画眼前的风景。后拜山东画家弭金冬、崔辉为师,系统学习了素描写生,构图立意,线描设色及淡彩重彩技法。他放下锄杆拿笔杆,痴迷临摹《芥子园画谱》20多年。通过临摹钻研任伯年的画风,侧重学习花鸟画的构图设色与积墨;通过研究陈之佛的画谱,洞悉了严谨精细、雅洁清幽格调的形成;通过大量临摹刘奎龄与王雪涛画作,基本掌握了人物画动物画的线描技法,用笔用色与水的结合,尤其是怎样撷取花鸟鱼虫的动态
情趣。难能可贵的是:王庆权秉性坚毅而执拗,在数十年间经常性不惧酷暑严寒虫叮蚊咬,或潜伏雨雪夜晨时的田垄溪畔,虔诚细察诸多生物与植物的动态。以至乡里邻人笑他:“像个书呆子。”
王庆权在夯实国画底蕴的同时,也促进了剪纸技艺的升华,渐次显露出国画工笔与剪纸艺业并茂的锋芒。浏览他的画作,原生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意蕴朴茂醇厚,写生意味浓郁,线描造型动感活泼。在构图创意上,注重提炼形象的本质特征,力求形神并茂的活脱效果,精微处较好地描绘出物象苍润滋华的意境。设色清丽明快,皴擦积染抓住了浓淡干湿浸润变化,进而表现出刻画工细,形态逼真,色彩秀雅的爽逸风貌。
王庆权对农村的事物场景已然烂熟于心,且积累了繁多的写生画稿。他创作的《田园情趣》、《芦雁情思》及《雨雾荷塘》等可见一斑。
毋容置疑,工笔画对静物的刻画较之于动态物象,可能更为不易。笔者接触到的的画家有人说,“静物尽量少碰。”翻阅王庆权的工笔作品,描绘主景静物的占有一定比重。如《香远溢清》、《惊雷之韵》及《大地秋声》等。
浓郁的乡土气息浸蕴着王庆权的画笔。他深知“汗滴禾下土”一粒一粟来之不易,于是赞誉农民劳动成果的画作更多一些。《守护》、《丰盛佳果》较有代表性。
《守护》以较为扎实的工笔技法,三矾九染,浓墨重彩刻画了农家庭院里的丰收景象。月儿像柠檬的夜空,星光闪烁,万籁无声。院内无人,想是主人们劳累一天歇息了。院里挂放着满荡荡的玉米。一穗穗金黄泛红,沉甸甸的立体透视感强,似乎能嗅到扑鼻清香。扁担、镢头、条编扒斗、元宝蓝,呈顺便散落状,刻画细腻逼真。画中显要位置,悉心刻画一只警醒的家猫。虎斑脊背甩尾绕环,亮眸圆睁,似是代替主人虔诚守护以防鼠盗。其构思立意及至章法布局,展示了画者魂系农家生活的倾情关爱与审美旨趣。
说明:该文发表后,现在补录到新浪博客;比原文多出几幅插图。
王庆权先生近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