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东网友在行动
山东网友在行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21
  • 关注人气: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2021-04-03 13:37:51)
标签:

国画

山水人物

评论

分类: 3.书画篆刻评论
          
                           该文发表在《中国书画报》2021年3月31日第15版“艺海留痕”栏目 头题

                                                        浑厚雅逸   墨韵甘醇
                                                          ——张利平山水人物画鉴评

                                                                        文/山东网友

        张利平,1958年出生,祖籍山东省聊城市冠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悉心探研中国书画,尤擅长山水人物画。他幼儿时期便萌生绘画天赋,小学初中时得到美术教师宋成经的精心调教,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素描造型基础,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他又自学钱松岩先生的《砚边点滴》,开蒙了他对中国书画的认识。所画“佳作”经常被学校“择优”展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在全省各地市招生,时年13岁的他因绘画成绩显著,被确定为唯一的“保送生”招录。因家长认为年龄太小没有成行,现在想来十分遗憾。他在上高中期间,受教于当地名人高龙章、刘治安二位老师,基本确立了国画山水与人物的方向。
       张利平出身于军队干部家庭,受到了优秀教育的熏陶;也使他有条件接触并购置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及用品。他曾任一家大型国企专职美工3 0多年,因创作和工作需要,他临摹历代书画佳作,精心专攻“二王”、“颜体”书法,对篆刻及实用美术字亦兼之。他为人谦和坦率,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唯绘画孖然任性:他遍赏黄宾虹的画作《画集》,通读画理,谙熟”五笔七墨”之法;他喜好石涛山水画的灵动,着力于探寻“法自我立”和“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他推崇李可染“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创作主张,也学着自觉做一个“苦学派”;他临习《芥子园画谱》不断强化自我。数十年创作的作品和画稿不计其数。2004年,张利平参加了北京画院首届山水画高研班,在李小可先生门下得到了悉心栽培。2015年9月他与人合著在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儿童学古诗精选》,他为书中的古诗插图国画101幅,受到小学师生及家长欢迎。后又补充画稿第二次、第三次扩版印制了多种版本。
      可以说,张利平历经50多年的磨砺,已经翻越了迷蒙漫漶的篱笆,夯实了亦画亦书的底蕴。创作上他以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为准则。浏览其写意山水与人物画,着力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作画取之于传统笔墨。执意在拓展创新,力捧意境深邃悠远,韵味融液浑然,气息充盈纯正,笔墨苍蕴内美,进而表现出浑厚雅逸,墨韵甘醇的风貌。

       张利平的山水画,善于以线条为骨塑造山川河流,以灵动的笔墨表现自然的和谐与节奏。他的诸多画作构思奇崛,计白当黑,变化丰富,铺色沉着,层次分明。追求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笔者见他作画挥毫洒脱,轻重得当,不拘谨不呆滞且洋洋洒洒。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夏日送爽》采用竖式构图,意在表现高远之境。多皴法并用,近景绘高山脚下的居家茅屋,赭黄轻染,花青点缀经年盘绕古树,似有夏风送爽意蕴。沿陡峭山路而上,渐入佳境,晴岚雾霭尤见山上红墙古刹,似乎传来悠扬钟声。期以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愿景在画中自然流露出来。该画大胆运用中心分隔法,将山峰放在画面中心并不显突兀,因铺垫了左侧山坡和右侧低矮群峰映衬,有了虚实对比。画面的底部与顶部注意了对角关系的呼应,使整体画面平衡中寓变化,呈现出以山境写画者心境的人格美。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云山烟岚图》中的笔墨语言较为丰富,山势崔巍,林木苍茂,云雾掩映村舍。他巧用《芥子园》中的程式画法,施以多种笔墨技巧,概括表现出群山沟壑间,民舍相依相偎的和谐安宁气氛。平远法的横势构图让视野开阔。屋宇遥望,树掩云藏,让人仿佛置身于村烟缭绕鸡犬相闻的静谧环境中。细察其画,近景的积墨层叠,并不见其脏,远景的率性勾皴,也不使其乱,浑厚与雅逸并存,繁密与简约互见。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古寺春晖》其构图是根据台儿庄古城(国家五A级旅游胜地)内的清真寺写生而创作,且创意斐然。他把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寺描绘出盎然生机。该图用典型环境的现实主义视觉,通过“传移模写”把分散的建筑物集中在画面里:寺院中坐落两处主体建筑群,前有一排门房再及屹立的牌坊,左侧是回族礼拜的大殿及“望月楼”。台儿庄古城及北门隐约其后。院里柏树竹林葱郁苍翠,亭榭石阶历历入目,绿柱回廊鱼鳞瓦鳞次栉比,粉色桃花俏丽盛开。设色点缀鲜活。整体画面营造出古寺层次错落又丰富多彩的审美意境。该画也彰显了画者笔法苍劲,墨韵甘醇,“应物象形”的功力。驻地的回族负责人苏佰喜欣然撰句: “清真古寺壮台城,回汉一家兄弟情;不忘初心跟党走,民族团结共繁荣。”并把该画为主图,印制了2021年挂历数千份。
      张利平创作的《朝发白帝城》,刻画了三峡的俊美,山势高拔,层峦叠嶂,间或云蒸霞蔚,江水流注如玉带飘逸。其《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画,运笔开合有度,显示出气势雄阔的壮美。右边陡崖高耸,山脚下黄河裹泥带沙奔腾而下,生生不息。长江黄河,华夏儿女的摇篮,画家总是恋顾永远不会忘却。时光隧道不会隔断我们的息脉相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片无尽的沃土;当然也滋润了艺术家孜孜求索。

        张利平的人物画,可能与他绘画早萌有关,儿时的伙伴,童年的风景,乃至“青春小鸟”的映像不仅没有随着岁月流逝,却都成了他画作丰富的素材库。有些作品直观看来取之于古诗文,但又不拘泥于前人,融入了画者的睿智创意与灵气升华。在他的画室铺开一幅幅卷轴画面,细细品味,映照着的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启迪着的是今天的人生。让我们口诵心合,积淀人文之优良传统,孕育民族精神之使命,给人以真善美的大写愉悦。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他的得意作品《松下问童》取材贾岛(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画面以简约的笔法,勾画出一老一少在画中问答,背景盘曲的老松似在倾听,画面安详宁静,亲切自然。该画构图布局合理,留白恰当,重“骨法用笔”。每一笔墨线骨力丰厚,点划之间置陈布势如同书写汉字一般,这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人物简练衬托以松树繁茂,一繁一简犹如音乐一般律动。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逢入京使》的画理明晰,格调沉酣。描述的是唐朝的岑参远赴西域参战,告别家人跃马踏上了征战之途,偶遇回京使者便勒马叙谈,恳请使者给自己的家人带个口信。期盼平安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画面远景路途漫漫,氤氲色调似乎昭示着明日兵戈铁马的悲鸣。岑参身后的众多将士也驻足眷顾,主景图两匹战马昂首裹足,主人置身荒凉大漠作揖相别的情景描述,凸显悲怆的情景,使人尤感今天的和平岁月弥足珍贵。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童孙未解供耕织》取材宋人范成大的七言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远山近景,扑入眼帘的是,田旁坡前桑树下三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虽年幼小不识耕作,却或蹲或坐或跪,虔诚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刨地,栽种,埋土,浇水。其欢快神情跃然纸上。头顶上飞来两只小鸟扑扇着翅膀,像是为从小爱劳动的孩童鼓掌鸣叫。该画笔力、笔气和笔韵有机结合,达到了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势的美感效果。
      说明:这是该文原稿,与刊登的内容略有细微差别。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张 利 平 先 生 近 照


浑厚雅逸墨韵甘醇(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