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刊发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杂志双月刊2018年第二期56页至59页
坚韧厚实 工巧精致
——王学志牛皮具艺术述评
文/山东网友
山东省《枣庄日报》社全媒体主持人: 王克平
中国古代的皮具是用动物的皮革,如牛皮、羊皮、马皮等,制成的皮工具或皮家具。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落凤山村(东首)的落凤山皮匠铺,自明永乐年间以来,致力于鲁南地区皮具制作。世代传承,延续至今。光绪年间,皮匠艺人王延平先后到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学习皮具制作,融入笼头、鼓皮、皮鞭、皮綆、弓弦、牛筋腰带、裘及皮革家具等制作技艺,渐趋形成了鲁南皮具风格特点。抗战胜利后,王允贵(绰号“王麻子”)扩大规模,有作坊20余间。六十年代初期,当地传宗老铺和数十位皮匠传人百脉归宗,并入“皮业社”,即落凤山皮匠铺的前身,现在掌门人王学志是王延平的第五代传人。以制作传统牛皮具为主业,擅长牛皮鞭。
王学志的爷爷王允贵、父亲王长山均为皮具工艺制作的民间匠人。王学志自幼耳濡目染,对各种传统皮艺非常入迷。他少年时就好奇,认真查看各种皮具产品的造型工艺,然后用牛皮试着编出各种造型。渐渐掌握了缝皮衣、制牛鞭、蒙鼓皮、绘画、雕刻及刺绣等技艺,且制作越发精良。其作品观感上呈现出坚韧厚实,工巧精致的特色。近些年,他的作品经常性在省市获奖。受到大众与藏家的喜爱。
王学志制作牛皮具的程序大致分为:去毛淡灰、熟皮、割条、编织、合条五大工序,100余道小工序。牛皮熟制是关键一环。他采用传统土灶,将牛皮拧水后放入铁制圆底大锅,加入皮硝,用麦秸烧火,加温腌制,出锅晾干、刮硝里子、进锅加入植物油“里包面,面包里”上下翻滚。
熟制过程中 ,烧火需看火头、试火温、闻火头,以人体直觉感知温度,控制火候。非常辛苦。
王学志的拿手绝活是牛皮鞭与牛筋鞭(牛筋,采用特殊鞣制制作,比牛皮更坚韧、厚重的牛皮料)。先民使用牛耕种时,鞭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就已经存在了。从壁画、岩画和驻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上,都可以看到鞭的影子。“鞭”在农耕时代是“辛勤”的代名词,如今骑马者还有使用,耕牛使用甚少;主要已成为健身锻炼,杂耍表演或友人间馈赠物。牛皮鞭的制作延用了祖传的手工制作技艺,经过百余道工序才得以完成。其中制作环节就有数十种:牛皮去毛、腌制、割条、修整、编制等。王学志在秉承传统皮具多股编织艺术的基础上,采用管状编织,肩结、勒编、平编、打结等技法一气呵成,以技艺娴熟、精美耐用。
牛皮鞭属古战场软兵器,或驱赶牲畜工具。他制作的硬性与软性的《牛筋皮鞭》长约一丈,由鞭头、鞭织、鞭梢组成。鞭身用8根牛筋(或鞣熟的皮条)编织而成,中间用一根较粗韧的皮条做芯子。鞭织包着芯子编织而成,尾部栓上牛皮鞭梢。造型修长秀美,厚实坚韧,质朴端庄。练习技法有缠、抡、扫、挂、抛、舞花等。笔者见他挥舞起来鞭子上下翻飞,虎虎生风,鞭梢噼啪爆响,震耳欲聋。可见打击力颇大。
《赶车鞭》是由鞭杆(鞭挑子)和鞭组合而成。鞭挑子俗称“鞭杆”:精选三根粗细相仿的实心竹子,去旁枝,用慢火烘烤,用手拧在一起形成麻花状。鞭挑子质地轻,回弹力好,用起来并不费力气。与其它鞭子不同之处,赶车鞭在外形看上去中间粗两端细,由3根皮条拧成皮鞭,然后在末端拴上鞭梢,一根赶车鞭就完成了。皮匠艺人要想做成一支称得上“好”的赶车鞭,需要积累数十年的制作经验。
他制作的牛皮鞭系列:执手牛皮鞭,古代多用于家法调教,现在与开刃龙泉剑等类同,为居家装饰物摆件。硬性牛筋鞭,为骑马时驱赶马儿奋力奔跑用。软性牛皮鞭与牛筋长鞭,为舞动各种鞭花锻炼身体用,尤对改善肩周炎症有效。牛筋鞭可保存数百年,具有收藏价值。
《牛皮象棋》,是一副完整的牛皮象棋器具,由棋子和棋盘两部分组成。其中棋子由多层黄牛皮(熟制)粘合后再进行加压、打磨、雕刻等工序才得以形成。制作好的棋子,手感顺滑、细腻,别具一番风趣。棋盘是一张牛皮革,经过修整、正面烫压、上色制做而成。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必须遵守“方正”、“山河”、“地形图”等严格的尺寸及比例规则;使得一幅象棋更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马首笔筒》为文房用具。具象优雅,富有创意,制作者先是用牛皮围圆给笔筒定型,底部复合再包裹一层,并用铜扣铆接双线缝制,既能稳住作品的重心,又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意蕴。精心栽制做成的马首,双目有神,活灵活现,巧妙地利用传统马笼头的栓接系法,与笔筒勾连一体。寓意给取笔书写者“马到成功”的励志。类似作品《马首》塑像生动可爱。
《一鸣惊人》刻画的是蝉攀附在树干上鸣叫。展示了制作者匠心独运的工巧细致。制作时将牛皮去毛、腌制、熟皮、剪样、压花、雕刻、上色等60多道工序;蝉攀附的树干也是用牛皮经过特殊的鞣制加工,制作出与老树干相同弧度与纹路的模样。还需反复调整、塑形使“知了”与“树干”看上去更加惟妙惟肖。这只蝉的羽翼纹路勾勒清晰,六足及毛刺摆置灵动,突眼向天的情趣一目了然。
《锦鲤饰坠》,为挂件装饰品。用上好的牛皮染成红或其它颜色,经过雕刻花饰图案,添加环保填充物后,缝制成鲤鱼的形状。鱼嘴处添加铜质挂环,方便使用。鱼脊处连接牛皮条状吊坠;系绳处连接点,饰以数枚木质设色圆球状物件,增加了通体的美感。
《牛蜡》,即牛油蜡烛。王学志制作的牛腊,工艺历史悠久。以牛油、芦苇、棉花为原料制成蜡烛芯,然后根据用途制成不同品种的蜡烛。制作过程有四十多道工序,造型独特优美,极具乡村气息。它工艺复杂,首先是牛油精炼提纯,去除杂质,撇出漂浮物。手持芯子放入牛油中,转动成圆柱体。然后牛蜡的外皮用蜜蜡包制。蜜蜡的外层染成大红色,用毛笔蘸金粉写上吉祥美好词句。呈现出吉祥喜庆意蕴。主要用于结婚庆典,贡奉香案,是吉祥喜庆之佳品。如元宵节舞龙舞狮,饰演走马灯等,可在龙或马身插上点燃牛蜡,呈现出明亮悦目的情趣。成为人们生辰、婚庆、满月、祭祀等民间礼俗的用品。秘制牛蜡造型独特优美,手感润滑,具有燃烧时间长、火焰高、不掉蜡等特点。另外他制作的牛皮包、牛皮鞋及牛皮腰带等系列皮具也深受大众欢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