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10句智慧箴言,读后境界大不同

(2024-11-15 08:35:39)
分类: 经典阅读

古人10句智慧箴言,读后境界大不同 

2024-11-11 08:30  发布于:北京市

古人10句智慧箴言,读后境界大不同




01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余,不敢尽。








——《中庸》








译文: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感悟:做人要养德,所谓厚德方能载物,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时常要注意自己的言论,说话要谨慎,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话说出口之前一定要考虑给人造成的影响。








02








升米恩,斗米仇。








——《儒林外史》








译文:接济困境中的人一斗米,如同雪中送炭,但如果给予的太多,反倒使人贪得无厌。








感悟:世界上什么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懂“良心”两个字。有些人习惯了索取,你帮他十次,他记不住;你半次不帮,他便抹杀你之前的所有,只记恨你的过错。这类人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面对如此巨婴,请及时止损。








03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格言联璧》








译文:没事的时候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的时候要戒掉一个“乱”字。








感悟:这里的“偷”并不是指的偷盗,而是“苟且”、“敷衍”的意思,人无事时不能偷懒,应该力戒苟且偷安之心。有事时更应该注意条理,力戒手忙脚乱之病。








04








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幼学琼林》








译文:贪婪的心象山谷深沟一样难以填满,钱财宝物象放进无底的器皿一样极易散尽。








感悟:人的欲望是无法彻底满足的,满足一个欲望就会滋生另一个欲望。钱财是很容易挥霍一空,如果不懂得珍惜,再多的财富也会散尽。








05








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








——程明道《定性书》








译文:在人类的感情之中,最易引发而最难控制住的就是愤怒。








感悟:脾气,是一个人教养和修为的体现。遇事多发无名火,久了就会事事不顺,要为自己的坏脾气买单。脾气这东西,看似寻常,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能够安抚自己的情绪,外界也将回馈给你一片安宁。所以说:智者争气,愚者生气。








06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








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围炉夜话》








译文:心神安祥,气不浮躁,拥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这是做大事所须具备的主要能力。








感悟:做事要沉稳,做人要坚毅,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大都具备这些条件。








07








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








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抱朴子·博喻》








译文:对于无法挽救的病人,不必再给他下苦口的药了(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已经朽烂的木头,不能再雕镂精美的花纹了(没有保存的价值)。








感悟:此二句说明办事应实事求是,不能沽名钓誉,图幕虚名,否则只是白费功夫,甚至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08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淮南子》








译文:不强求能得第一,不担心落在最后。








感悟:凡事但求尽心尽力、不问结果,便超脱了想赢怕输的世俗窠臼,拥有了最好的东西——淡定的心性。这样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不容易出岔子、出乱子,而能够踏踏实实,坚定前行。








09








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抱朴子》








译文:小瑕疵不足以影响大器物的价值,小毛病不足以损害大才人的声望。








感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有缺点,不能吹毛求疵,因小失大,看人待事都应这样。








10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








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








译文: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感悟: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大道知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