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3695)
(2023-01-19 11:02:53)分类: 成长导航 |
人生哲理(3695)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及新浪微博
《小窗幽记》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凋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世人喜欢受宠而畏惧羞辱,得道之人宠辱皆忘,不为心外之物所累。心追逐外物的情况,就像杜甫诗句所写: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人,只有摆脱虚荣妄念的束缚、淡泊名利,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
常有人向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请教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壁上高挂的一幅字画,笑而不答。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上联是“不思八九”,下联是“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处心积虑未必能得,放手后退未必是错,不如一切随缘的好。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菜根谭》里说: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辽阔,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菜根谭》有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活于世,既要心存善念,不可有害人之心,又要心存警惕,不可无防人之心。为人处世,一定要留点心眼,这不是为了算计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经常吃亏、经常上当受骗、经常被伤害的人,大多都是较固执、无城府、缺心眼的人。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三个特征:会说话、能藏锋、懂变通。
《荀子》里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说话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沉默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会说话,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懂闭嘴,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诸葛亮说过:“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否定自己和肯定自己中度过的,一味肯定会成为自大,总是否定会形成自卑。真正厉害的人,都善于正视自己、完善自己:会说话,良言暖人心;能藏锋,守拙待时机;懂变通,无往而不利。
《格言联壁》里有一段话颇为精辟:“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世事无常,修好这颗心,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惊慌,不迷茫。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朱熹曾说: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心胸宽广,看什么都能看开;心胸狭窄,看什么都不顺眼。把心放大,才能不被琐事牵绊,不被喜怒左右。
毕淑敏说:“凡事太过或不及都不好,只有恰到好处才更好。还原初心,才能淡雅清欢。”人生就是讲究一个平衡,完美亦是缺憾,缺憾亦是一种美,学会平衡心情,平和释怀的活着,每一天都是晴天,恰到好处的活着,每一秒都是清欢。
(自欢乐的木子李老师)
前一篇:人生哲理(3694)
后一篇:人生哲理(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