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3500)
(2022-07-10 09:53:45)分类: 成长导航 |
人生哲理(3500)
转载摘录 妮子 雷瑊君及新浪微博
独赏是一种“人誉之一笑,人毁之一笑”的超然与自信。懂得独赏的人像暗放的花儿,像春夜的雨,像流动的云,是自然,是天成,是本色,是无畏。不需伪装,无须矫饰。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有些宁静之音是与生俱来的,在闹市不变其色,在僻壤不易其香。这样一种人,即使在深山,亦能千娇百媚地绽放;即使在幽谷,亦能如醉如痴地芬芳。
梁漱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这最难的怕是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了。
喧闹的是世界,宁静的是心灵。请留那么一刻,让自己驻足,闲看一片叶子悠悠地飘落,静听一棵小草懒懒地打呵欠。在胸间种一树繁花,在心底植一丛绿竹,遥想,花香盈怀、翠影飘摇。暗暗传香,不惊扰别人;静静独赏,不慢待自己。
人处世间,自会有俗事相扰,在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时,也应该适当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心灵的愉悦。很喜欢梅子的一段“忠告”:爱一个人不要爱到十分,八分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两分,用来爱自己。是啊,爱物、爱人是应该的,但是自私一点又何妨?
知足,是人们耳熟能详、众所周知的,同时也是难以做到的。在炫富、攀比、社会功利宣传的大环境之下,更难让人知足而安宁。知足,不是不作为、不上进、不奋斗,而是在工作进取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愉悦,就是每天反省、珍惜、看到自己拥有的。而不渴求、急求暂不可得或永不可得的名利。
知足使人感到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佛曰:人们往往因“得不到”而痛苦。知足,就是为得到而满足,不为“得不到”而庸人自扰,去掉妄念,才能使自己心灵快乐,精神富足。
知止,能遏止自己内心的欲望,适时休息。而多数人则于狂奔中不知“减速”,其后果,轻则遭遇“减速板”致车猛烈颠簸,损财、致病灾等,遭人生小挫折;重则车毁人亡,人生事业、工作前途全军覆没。在人生长途“车”的行进中,知道“减速”,才能安全、稳定地跑完全程。
知命是人们对自己的天赋、能力、命运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积极地把握“运”、创造“运”,对自己不苛求;凡事量力而行。有此境界,则人们对世之喧不动于心,不羡他人,不妒贤嫉能,生活处之泰然,所以能平静地在自己人生轨道上前行。
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知道把握“度”者,才能稳定前行。“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而应保持适度的冷静与清醒。欢乐、顺心时,主动去降温,避免激情过大;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换个积极的想法,静极则动,闹极则寻冷,闷极则寻人诉说……知度,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气所伤而无病。
时来运转、时不再来、时过境迁……都讲的是时机。该抓住机遇,努力奋进还是该隐退以待时,积累力量,等待时机。知时者,能冷静地看待当下自己所处人生时间段,不焦不躁,处逆境不倒志,处顺境不张狂。知时者,能清楚看待自己人生的盛衰荣辱,过了事业鼎盛期,就不急求、妄求再次大红大紫,而甘于平淡、平和。
(转自欢乐的木子李老师的新浪博客)
前一篇:人生哲理(3499)
后一篇:解读丨《周易》修养智慧之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