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积分法”的尝试

(2012-07-09 15:48:48)
标签:

班级管理

量化积分

竞争

激励

杂谈

分类: 家教育儿

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积分法”的尝试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管理来实现。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应认真抓好班级管理,管理好班级。选用何种管理方法至关重要,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择优选用。我从九八年开始尝试实行“量化积分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教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佳,老师省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

所谓“量化积分法”,就是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分值对各个学生进行积分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一、制定细则。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抓住开学初的一两周时间紧锣密鼓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实际制定本班《学生全面发展量化管理积分细则》。《细则》包括学习、纪律、卫生和其他四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项,基本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细则》还规定了奖分和扣分的具体办法,如:作业“优”奖2分,“待合格”扣1分;早读认真奖2分,不认真扣1分;家庭表现“优”奖3分,“合格”扣1分,“待合格”扣2分;测验“优”奖3分,“合格”扣1分,“待合格”扣2分;习作在校级以上报刊发表奖5至10分,在各种活动或竞赛中获奖按获奖等级奖3至10分,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奖2分,做好事一件奖2分;迟到一次扣1分,卫生保持不好扣1分,不穿校服或不戴校徽扣1分等。《细则》以奖为主,奖罚分明,讨论通过后,立即生效,如同“宪法”。

二、个人积分。为便于管理,积分以四个学习小组为单位实施。我专门印制了“学生全面发展量化管理”积分表,积分表同“学生全面发展量化管理细则”相一致,分门别类进行奖分扣分。各个小组每周一名学生值周,从组长开始,全体轮值。值周班长统筹安排。整个活动全程公开,全班同学共同监督,力求公平公正。全员参与,也有助于培养每一个孩子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周末,四个组长算出个人得分,排出组内名次。

三、小组评比。四个学习小组并非“各自为政”,互不牵扯。小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特强。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让他们比个人积分的同时,展开小组竞赛。稍微“打扮”,一块小黑板就成了小组比赛的擂台。加分人人赞,减分人人怨。同学们人人不甘落后,相互勉励,踊跃为小组挣分。没想到加分这么有魅力,好,给你加就是了,老师“口袋”里有的是分。小组评比也是一周一评,第一名者荣获“优胜小组”。

四、总结奖励。一周个人积分有了,小组评比结果也出来了,有什么奖励措施吗?当然有——评选“希望之星”。其实不是“评”而是“算”。因为看看“小组评比”、“个人积分”一目了然。“希望之星”也不是各小组“平分秋色”,而是根据小组评比结果分配“名额”。平均每小组两名,小组第一奖励一个“名额”,倒数第一减一个“名额”。另外,各小组还必须有一个进步最突出的同学。当然,这也不是随便指定,也是“算”出来的。今周组内排名和上周排名一比,谁上升幅度最大,“希望之星”就“花落谁家”。这下,可火了我们班的同学,全班同学纷纷行动起来,加入这争夺“希望之星”的行列。“希望之星”,未来的希望,谁不愿意当?何况还要给家长发喜报!

“量化积分法”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德育。“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只有强化了德育,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上进心,荣誉感,团队意识,“量化积分法”在班级管理中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持之以恒。“量化积分法”在班级管理中一经公布实施,就必须认真落实到人,量化到人,坚决严格执行,做到天天如实记录,周周按时总结。

第三,公平竞争。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公正才有说服力,才有竞争力。班主任必须要求轮值人员,实事求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能袒护任何一个学生。

第四,贵在激励。要注重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对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应多谈心、多鼓励。

采用“量化积分法”对班级进行管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很快就会形成。采用“量化积分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既能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