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兔饿了》教学设计

(2016-06-12 17:11:47)
标签:

课堂教学

分类: 教学成果

《野兔饿了》教学设计

             ——《走进音乐世界》第四册第4课(唱歌课)

                            福田区保税区外国语小学  李彦

教材分析:

《野兔饿了》是一首活泼、风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儿歌,C大调,4/4拍。歌曲简单易学,歌曲的音符时值全部为四分音符(休止符),歌词采用一字一音,旋律进行全部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4个乐句,歌曲结构为 A A1BA1

本节课教学班级是二(5)班,我在二年级上学期接手这个班,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四步骤”自主学习方法,学生的音准及音色相对来说还不错。孩子较喜欢我的音乐课,喜欢唱歌、表演、玩乐器。

教学目标:

1.     学习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时值,并在创作中加以运用。

2.     学唱歌曲《野兔饿了》,并能用风趣的情绪来演唱,通过小组合作来创编表演。

3.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不能做不劳而获的事情。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及拍、读、唱

教学难点: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设想:本节课是一首唱歌课,设计中我抓住二年级学生活泼、爱动、爱表演等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音乐实践为主线,从体验——感受——自主尝试——演唱——表演——创作表演等环节层层递进,采用故事导入、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反馈,力求体现“审美、兴趣、音乐实践及音乐创造”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复习《有个洋娃娃》。

2.     故事表演:今天李老师要跟大家讲个故事,老师来讲,你们根据故事情节来表演,可以吗?(教师边讲,边提示学生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提炼关键词板书)

     沮丧-----欣喜-----思考-----寻觅------开心

李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是来自一首歌曲:《野兔饿了》(板书)。这种带有故事情节的歌曲称之为叙事性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有个洋娃娃》的律动表演,让孩子们迅速进入表演状态。教师讲故事孩子们来表演,抓住了二年级孩子爱表演的天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从表演中让孩子对本课歌曲的情绪有了初步的体验。

二、        体验探究:

1.     初听歌曲:带着预习四步骤来聆听歌曲。

2.     小组合作完成预习四步骤:今天这首歌比较简单,李老师只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组内快速完成完成预习四步骤的讨论。

3.     小组汇报完成预习前三步骤。

板书:拍号    速度     力度     情绪

         

4.难点突破:分组读歌曲节奏,每组一句。

4/4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0 |

5.分组唱旋律:要求打手号来唱。(可先带着复习一下音阶及手号),完成第四步骤。 A  A1   A1

6.默填歌词。

7.填唱歌词(钢琴)。

8.歌曲处理:1、力度变化  2、表情、情绪变化  3、加上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聆听歌曲---理解作品---解决难点---试唱歌曲---演唱歌曲---律动表演歌曲(歌曲处理)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孩子在音乐体验中,在轻松、自主、快乐的氛围中去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三、拓展延伸:

1.创编节奏:分组用已学过的节奏型创编1个小节节奏为歌曲伴奏。

2.分三组来创作表演:小歌星组、小演奏家组、小表演家组。(教师注意关注学生演唱及乐器的音色)

3.德育渗透:从这只小野兔的身上,李老师学到了一个道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咱们要向小野兔学习,不做不劳而获的事情,你想得到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4.下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节奏创编帮助孩子巩固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让孩子们开心玩乐器和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素养潜移默化地得以提高。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始终以“音乐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指导,各环节的设计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

2.教给学生“预习四步骤”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一点一滴积累,学生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3.始终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及表现力,突出音乐课的审美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