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环节”唱歌教学模式初探
(2014-10-16 08:11:05)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成果 |
小学“五环节”唱歌教学模式初探
深圳市福田区保税区外国语小学
【内容摘要】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小学的音乐教学又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本文主要从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出发,探索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研习、集体展示、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希望可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带给孩子们自信快乐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
【正文】
两年前,学校开始了“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教学改革活动。说实话,在改革之初,对于“只耳闻而从未眼见为实”的自主课堂我是感到相当茫然的,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课堂呢?音乐课堂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吗?当时的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学校仿佛读懂了老师们的心,开始了“走出去,请进来,专家引领”等系列活动,同时两轮研讨课活动也接踵而来。我们每天被课改“包围”着。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我惊奇地发现,我的音乐课堂已悄悄发生了变化,课堂上真的可以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习了,而且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课堂形式了。再经过这两年来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反思实践,我在小学音乐唱歌课型中形成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研习、集体展示、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令人欣喜的是,在崭新的课堂上,学生体现出爱学、会学的优秀品质,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更收获了自信!以下是这一模式的初步总结:
一、小学音乐课“五环节”唱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此教学模式的设置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研习——集体展示——评价反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实践,倡导自主性学习、开放性学习,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主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难道真的让他们自己去识谱视唱学会一首歌吗?这是我在模式初步形成之后思考的一个问题:怎样教会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于是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经过不断地尝试,我总结出音乐新歌教学课中的自主探究环节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4步骤”。比如在新歌教学中,我让每一位学生充分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然后让他们将所感受到的音乐的速度、力度、拍号、情绪、演唱形式等等记录下来,将歌曲中较典型的节奏型、音乐记号标记下来,将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也能轻松地去学唱一首歌曲。一段时间下来,就连二年级的孩子们也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地分析作品。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式的去学习音乐。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合作研习,拓宽自主学习空间。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共享学习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在音乐活动中,我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大组,再每四个人细分为一个学习小组,选定音乐素质能力较强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每个组有自己的口号,也是他们的行动目标。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学习目标,如探究、演唱、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发扬了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集体展示,创造表现。
在第八册的《游子吟》一课的创作表演环节,四(3)班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不已,他们运用了各自所长,第一组的小提琴伴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组靠柔美的歌声和队形的变化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而第三组的“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情景表演也赢得了阵阵掌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就连平时最不会与同学相处,原来游离于音乐课之外的一位男同学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对美的创造能力。他们表现突出,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涨,而且表现得越来越自信、大方!
(五)评价与反馈,在评价中提高。
当小组展示交流结束后,学生根据“快乐do mi sol评价卡”进行评价,采用奖励式、分析式、表演式等评价方式展开自评、互评、师评。让学生借鉴别人的优点,并纠正展示小组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一段时间下来,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从这个环节中学会了“取他人之长,为已之所用”,做到了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和成长!
二、实施“五环节”唱歌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及改进思路
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音乐学科一至六年级唱歌综合课教学。通过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初步成效
第一,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愉快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第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在自主探究环节中,通过“预习4步骤”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每首歌曲中的美,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
第四,培养了学生创造和表现能力。在集体展示环节,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锻炼,学生越来越自信、自如地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两年的教学尝试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由于经验、技巧等方面的原因,呈现出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例如:部分学生的不预习。如在课堂中布置回家收集材料,音乐与相关的文化,中、高段每个班只有一部分同学会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学生不预习,也就缺少了这部分的主动学习。而且对于搜集来的资料,学生还不太会归纳总结和消化吸收,上课一股脑儿地照搬照读。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后进学生成了听众,较少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下面我谈谈对今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设想: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归纳等预习方面的指导。
其次,充分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优化组合,在小组竞赛中设置进步分,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投入程度,给予后进生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展现自我的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改掉他们懒于思考的弊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是智慧的使者。
第三,提高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式教学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清闲得无事可做。实际上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只不过是变台前为幕后,需要教师说的少了,需要教师思考的可是更多了。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中需要讲解什么,引导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什么问题,以及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的及时引导性评价,这都是我们必须深思的教学细节。
构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研习、集体展示与评价反馈”的音乐唱歌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次新的尝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中孩子们快乐地在学习!课堂中孩子们自信地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