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储藏基本知识

(2012-02-24 08:38:05)
标签:

储粮常识

第一部分 储粮基础知识

粮堆粮堆由粮食籽粒、杂质、微生物、储粮害虫、鼠、温度、水分、和空隙中的空气组成。

1.粮食籽粒---粮堆的主体,粮食籽粒本身是活的有机体,在贮藏过程中维持着一定的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缓慢的分解状态。粮粒的外壳和皮层都是死细胞,含水量低,对湿、热、虫、霉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利于粮食的安全储藏,因此,入仓的粮食因尽可能保持粮粒的完整性,降低收割加工过程对粮粒的机械损伤。

2.微生物---粮食中的微生物类群从数量上看以细菌和霉菌为多,从对粮食品质的危害性上看,霉菌是引起粮食品质劣变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因为霉菌所需的生长条件与粮堆的生态条件相接近,因此控制粮堆微生物生长就是控制霉菌生长。以黄曲霉危害为最严重。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使粮食、食品和饲料带毒,使人蓄食用后发生中毒和致癌。而且,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是造成储粮发热、霉变的原因之一。

3.杂质---包括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无机杂质主要是石头、泥块、沙子等,有机杂质包括其他粮食籽粒、草籽等。一般来说,无机杂质会堵塞粮堆空隙,影响粮堆湿热散发,为虫霉滋生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有机杂质吸湿性强,原始水分高,带菌量大,生理活动旺盛,在储藏中能将水分转移给粮食,增加粮食的水分含量,而且呼吸量大,会增加粮堆湿热。因此,粮食入仓前要清理杂质,提高入仓质量。

4.储粮害虫与鼠--- 储粮害虫在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散发湿热,促使粮堆发热;同时其分泌物污染粮堆,促使霉菌滋生和繁殖。鼠不仅会吃掉粮食,其粪便也会引起储粮污染。

5.温度---粮油籽粒、储粮害虫、微生物等成分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较低的温度可抑制粮食籽粒、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减少储粮损耗。

6.水分---储粮过程中,水分过高会导致粮堆发热、霉变。一般来说,粮食水分在13%以下,能抑制大部分微生物和螨类的生长。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度夏的水分称为粮食安全水分。

第二部分 储粮常见现象及防治措施

一、    储粮害虫及防治

1.玉米象

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此虫是一种主要的初期害虫,贮粮被咬食而造成的许多碎粒及碎屑,易引起后期性仓虫的发生。同时,大量虫粪的排出易增加粮食与种子的湿度,造成螨类和真菌的发生,带来重大损失。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可将粮食在炎热的天气里暴晒杀虫或在-5℃以下的低温季节里,把门窗全部打开,让空气在仓内对流,同时把粮堆深翻成波浪式的深沟,在仓内通风冷冻杀虫。粮食入库后,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等封闭粮面或用大豆等非寄主粮压盖粮面,可有效阻止玉米象的侵入。2.诱杀因玉米象的成虫有向上爬的习性,可在粮面扒若干小尖堆,堆顶设陷阱诱虫器,插草把或在粮堆上铺盖麻袋、布片等诱集成虫,收集后集中杀灭。

2.谷蠹

谷蠹食性复杂,其寄主有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高粱、豆类等。以稻谷、小麦受害最重,大量发生时常引起贮粮发热,有利于后期害虫、螨类及真菌的发生。

防治方法:1.低温杀虫因谷蠹不耐低温,可在冬季将仓库门窗打开,或将贮粮移至室外薄摊冷冻杀虫。温度在-1℃~-2℃时,粮食薄摊1020cm,冷冻4天,可杀死99%的害虫。2.诱杀:黑光灯诱杀效果好,可将诱捕装置置粮面上空80100cm处。也可将甘薯丝炒干后拌少许红糖或炒米糠诱杀。

3.麦蛾;麦蛾为害对象包括大麦、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荞麦等,其中又以小麦及稻谷为麦蛾最喜爱食物。

防治技术:1.生态调控:在夏季高温季节晴天时,将小麦摊在场上,摊后35cm,使粮温温度达到45℃,每小时翻动一次,保持46小时,趁热入仓、密封,可杀死粮食中麦蛾的卵、幼虫和蛹。粮食晒干入库时也可用塑料袋等密封缺氧,使麦蛾窒息死亡。2.仓贮环境治理:这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应在粮食入仓前彻底清理和清扫空仓,杜绝麦蛾和其他害虫对粮食为害。在粮食入仓后要做好仓房的密闭工作,防止麦蛾成虫飞入。

二、    鼠害及防治

贮粮中的鼠害:吃掉大量粮食,破坏性强——对仓房和贮粮装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污染贮粮——鼠毛和鼠尿、鼠粪等排泄物等严重污染贮粮,降低贮粮的商品价值。防治方法:1.市售鼠药+饵料(夏季用水果类,冬季用油煎的香饵料较好。)2.农户用“丰产仓”贮粮,该仓呈圆柱形,为铝合金材料所制,粮食入仓一周后,等粮温与室内温度接近时方可盖上盖子,然后用透明胶带密闭即可,可以显著减轻鼠害造成的损失。

三、    粮堆发热、结露及防治措施

使储粮温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粮温该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现象,成为粮堆发热。对于水分引起的发热,应采取日晒、摊晾;杂质过多引起的储粮发热应采取通风、过筛除杂措施处理;虫害引起的储粮发热,对于储粮数量少的可采取暴晒、过筛除虫。储粮原始温度过高引起的粮堆发热可采取通风降温。

粮堆结露是指粮堆内空气中的未饱和水汽,当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变成饱和水汽,开始在粮堆某一部位凝结成液体水的现象。简言之,就是更替,温度变化,粮堆中的气体水变成液体水的现象。结露易引起粮堆霉变,甚至发芽。结露现象一般多发生在11月前后和次年四月份以后。

防止措施:1.入仓时粮食水分要低。2.要防止粮温骤升骤降,尽量减少因粮温造成的结露。适时做好粮堆的通风和密闭工作,对夏季入仓及过夏的高温粮,在秋冬季节应逐渐通风降温,减少粮堆内外温差;春夏季要对低温粮进行密闭,防止外界高温突然侵入粮堆。对于粮面结露的粮食,轻者可翻动粮面,尽可能翻的深一些,最好每隔12天翻一次,散发水汽;重者可移开仓顶晾晒。

四、    杂质与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粮食在震动、移动或入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分,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的现象为自动分级。

筒仓因筒身较高,粮粒从高处落下,下落的粮食流动会带动空气运动,在仓内形成一个涡旋气流,涡旋气流的运动,将粮面上细小的、较轻的杂质吹向筒壁。随着粮面在筒仓内逐步升高,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的杂质多集中于落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杂质较多的部位,往往水分较高,孔隙度较小,虫霉容易滋生,是极易发热霉变的部位,如不能及时发现还能蔓延危及整堆粮食。自动分级中灰尘集中的部位,孔隙度小,吸附性大,在通风降温降水过程中,也因空气阻力的加大,使风速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造成局部温度、水分偏高。防止自动分级的最积极办法就是预先清理粮食。

第三部分 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1.  控制水分。使粮食保持在安全水分以下,是安全保藏的重要条件。小麦安全水分≦12.5;粳稻≦14.5,玉米≦14.0.粮食籽粒应饱满,虫、病、伤粒少。水分测定方法1自动水分仪测量法;2经验判断法:新粮入库时,用手插入粮堆或手握粮食摩擦,感觉干脆而易滑动者水分较小,涩滞者水分较大。(依据原理:粮食的含水量不同,散落性也不同。粮食含水量增高,表面涩滞,粮粒间内摩擦力增大,摩擦系数也就增大,因而散落性减小;水分含量低,则内摩擦力小而散落性增大。)

2.  清除杂质。粮食收获后一般都会有杂草、碎叶以及瘪粒等杂质。这些杂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呼吸强度高,杂质多的粮堆孔隙变小,使堆内积聚湿热不易散发,病菌容易繁殖感染。因此在入仓前应充分除杂,把杂质含量降低量到0.5%左右,就可提高保藏的稳定性,保障储藏安全。入库时要坚持做到“四分开”,即干湿分开,好坏分开,有虫无虫分开,新陈分开。

第四部分 谷类粮食的储藏

一、     稻谷的储藏

1.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满足粮食入库质量要求,坚持做到“四分开”,即干湿分开,好坏分开,有虫无虫分开,新陈分开;2.通风降温。稻谷入库后,应根据气候特点适时通风,缩小粮温与外温及仓温的温差,防止发热、结露。稻谷在通风降温后,在辅以春季密闭措施,便可有效防止夏季稻谷的发热。3.防治害虫。稻谷入库后,特别是早中稻宜感染害虫,宁夏稻谷属于晚稻,虫害不是很严重。4.低温密闭。在完成通风降温、防治害虫之后,冬末春夏气温回升以前粮温最低时,压盖粮面密闭粮堆,以长期保持粮堆的低温或准低温,延缓最高粮温出现的时间及降低夏季粮温。对含水分高的晚稻,可利用冬春季进行摊凉,即可降低含水量,同时降温,春季气温回升前趁冷密闭。低温密封起到自然降氧功效。(投入低剂量磷化铝片配合杀虫,以低氧、低药剂的气调与化学保藏相结合,效果较好)。

二、     小麦的储藏

小麦的储藏有常规储藏、热密闭储藏和低温储藏。

1.  常规储藏主要防治技术是控制水分,清除杂质,提高入库粮质。储藏时做到“四分开”,加强虫害防治并做好储藏期间的密闭工作。

2.  小麦热密闭储藏法:利用夏季高温晒小麦,晒麦时要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上午晒场晒热以后,将小麦薄摊于晒场上,使麦温达到42℃以上,保温2小时。为提高杀虫效果,采用两步打堆法和聚热杀虫,即在下午15:00左右趁气温尚高时,先把上层粮食收拢(第一步打堆),使粮温较底层粮食再经过暴晒,然后再把这部分粮食收拢(第二部打堆)。聚热杀虫是把达到杀虫温度的粮食收拢,堆成20002500公斤一堆,热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在下午17:00点之前趁热入仓。入仓小麦水分必须12.5%以下。入仓后应立即平整粮面。用晒热的塑料薄膜密封粮面。到秋后在揭去顶层塑料薄膜。

3.  低温储藏:陈麦低温储藏可相对保持小麦品质,因为低温储藏能够防虫、防霉,降低粮食的呼吸消耗。低温储藏的技术措施,主要是降温和保持低温。降温可通过自然通风降温。北方地区全年平均出现0摄氏度左右温度的时间可达3个月以上,有利于低温储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