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著名书法家李杰教授
著名书法家李杰教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4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争座位帖》的艺术特征

(2012-04-17 13:18:10)
标签:

文化

分类: 论文

  论《争座位帖》的艺术特征

  

 

(宿州学院美术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颜真卿《争座位帖》创作过程进行考察论证。较为清晰地探析颜真卿《争座位帖》的艺术特征及其在历代乃至当今所处的重要位置,从而为学习颜书提供一条明确的线索。

主题词语:颜真卿《争座位帖》   完美书风   艺术特征

 

颜真卿行书历以三稿为最,世称《祭女至 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则认为《争座位帖》是颜书第一。两稿的艺术价值不分上下,当为公正评论。《祭女至 文稿》(50岁作)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5年),《争座位帖》(59岁作)写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祭”文早书9年且保存完好又流传于世、影响深远。《争座位帖》在宋朝期间就失传了,后人看到的只能是拓本,故其影响不如“祭”文广泛。“争座位”的内容是郭子仪平定吐蕃反叛有功,在回朝的庆功会上,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为迎合宦官鱼朝恩,抬高他的座次,破坏了大唐典章,颜真卿对郭英义,不顾百察之侧目,肆意指挥百官,有意抬高专横跋扈的鱼朝恩的卑劣行为,予以猛烈抨击。给郭英义写了这篇千余言的长信,斥责他“ 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颜真卿秉义夺其骄,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此稿保存到宋代,米芾看到过,他说是写在楮纸上的。苏东坡在长安安师文家也看到过,说是写在黄草纸上的。二人亲自目睹纸色发黄,我认为其用纸很可能是用橘树皮加少量草浆制成的带有微黄色的细纸,属当时的优质纸。黄山谷可能是最后一个看到真迹的宋代大书法家了,他说此稿共分七纸,安氏兄弟分家时前四纸分为一份,后三纸分为一份。前份终止于“为佞柔之友”。宋以来,据说有刻本七种,目前见到的有宋拓忠义堂法帖,刻线较细,近代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行书丛书中收入的版本线条又偏于粗壮,西安碑林的碑刻其线条则过于劲健。这三种版本究竟哪一种更接近原帖,难以把握,因为没有真迹作对照。根据鲁公不同时期的墨迹,参照《放生池》、《颜家庙》碑的大楷笔意和《祭女至 文稿》墨迹的笔意来分析《争座位帖》拓本,选用的毛笔是中楷硬毫,从运笔的转换藏露上看无涨墨迹象,又能一笔书写数十字,其用墨浓淡适中,涩畅相宜。又根据鲁公的秉性习俗,枯笔、渴笔随速度和情性的激越而加剧。但无真迹对照,只看拓本,既不见形又不见神,就很难临出形神兼备的作品。故宋以后的大书法家,没有留下真正的临本。米芾有临本失传了,清代何绍基有临本,因为他未见到真迹,所以临本无心在形似上下功夫,掺入了较多的个人笔意。日本书家也有碑拓临本,貌合而神离,现代书家中有不少临帖作品,然与拓本相对照有些所谓的佳品连运笔的起止都没有搞清楚,更谈不上技巧、学识、品格、时代的差距了,所以在当代乃至后人,想以期求得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临出《兰亭序》那 样的精品是不可能的,除非真迹再现。

《争座位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此稿是颜书技法的典范,此稿用笔溶化秦汉金石,尤其是篆籀线条意蕴,以屋漏痕的笔意使其线条更加凝炼苍古,遒劲酣畅,点画所至便自浑圆奇劲。第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又浑然无迹,构成元气淋漓的艺术整体。 何应辉先生说:“此稿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在于临纸挥运着意在文而不在书。因而那一气呵成的书迹,便完全成为他的心境的外化。与此同时其厚积蓄深的书法艺术修养也略无经意地流露于字里行间”。(1)第三,个人品格忠义之气的感召力。文稿开篇,一字一行心平气静,细细说来。从古至今,引经据典,无任何火气,当谈到郭英义不顾大唐典章,在两次集会上抬高宦官鱼朝思的座次时,激起了心中的怒火,一任情绪喧泄,用笔回环屈曲,意念连绵,渴笔涩行如电掣雷裂,左冲右突,势不可遏。显示鲁公不可遏止的胸中浩荡之气。同时在细细说理之时,又用促笔小字,诚挚而又耐心,表现出鲁公歉和厚重的情缘和博大高深的学养与胸怀。使其书法只所以能称之为“最高艺术”,在《争座位帖》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真正的用自己的书法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心声和情感的艺术。《兰亭序》为什么好?《黄州寒食帖》为什么好?同鲁公《祭女至文稿》和《争座位帖》一样,都达到了运用形式语言来表情达性,而且是完美统一的最高艺术效果。尤其在现代书法,不再是文字表意功能的附庸,她已经是公认的独立的艺术门类,她应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意趣。《兰亭序》只所以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书法的艺术形式与书写内容的情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情绪变化是先有喜悦,高朋满座,又有丝竹管弦,流觞曲水,故其行笔疏朗欢快。后段有人生苦短之慨,用笔便有收敛,情绪变化在结构线条中也随之有所变化。《黄州寒食帖》是因苏轼“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写的,情绪压抑,虽略沉重,但布局行款的疏密和多次出现的竖笔,表现出苏轼的内心世界旷达,从而将沉郁的心情和开朗豪放的性格特征,一起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鲁公的《争座位帖》也如同而又毫不逊色、全篇气势连贯、纵横飞动,倾吐至尽,慷慨激越,直气逼人。刚劲圆熟,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气格应与《兰亭序》相并峙。清代何绍基更认为《争座位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序》之上。

所以《争座位帖》被誉为颜书第一,而又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毫无疑问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必然现象。

 

 

 

 

 

参考文献:

1、            何应辉《颜真卿书法艺术》,载《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协主办,86年第261页。

作者简介:

李杰,宿州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联系电话:0557——3027070(宅) 13805574078(手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