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迪小学语文学科三单研发与设计的课题方案
(2012-03-01 10:32:49)
标签:
杂谈 |
语文学科三单研发与设计的课题方案
金台区三迪小学
韩立福教授所倡导的“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可谓教学模式之春天。正如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的高度有效。”可见高效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要求课堂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学”带动老师的“教”,实现教学相长,以期培养“懒”(反思型、智慧型)教师和勤学生。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反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课前把“预习----评价单”发给学生,在学生先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则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上,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三单”作为课堂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的主要凭借,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大面积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三单设计力争达到从基本知识到基本技能的坡度攀升,从掌握知识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课内到课外的逐步延伸。体现基本理念与原则,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同时又要有创新,融入自己的设计特色,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变枯燥、乏味地纯粹问题为有趣地生活化的题目,达到既解读文本,又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局面。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附:
三迪小学“三单”的开发标准与评价表
|
项 |
开 发 标 准 |
评 (总分:100分) |
|||
|
问题导读—评价单 (20分) |
1.目标性:使学生的预习有一定的目标。 |
4分 |
|||
|
2.指导性:提供学法指导,为学生预习新知导航。 |
4分 |
||||
|
3.基础性:为学生预习新知做好铺垫。 |
4分 |
||||
|
4.质疑性:为学生创设生疑的空间。 |
4分 |
||||
|
5.递进性:问题由易到难,由课前到课后。 |
4分 |
||||
|
问题生成—评价单 (40分) |
1.整体性:整体—局部—整体。 |
8分 |
|||
|
2.层次性:理解—积累—运用 |
8分 |
||||
|
3.针对性:问题是学生预习时生成的问题和老师针对学生实际预设的问题。 |
8分 |
||||
|
4.探究性: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性。 |
8分 |
||||
|
5.适度性:问题难度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老师指导后能够解决。 |
8分 |
||||
问题训练—评价单 (25分) |
1.检测性:能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本课的情况。 |
6分 |
|
|||
2.提高性:有利于发展、提升学生的能力。 |
7分 |
|
||||
3.应用性: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6分 |
|
||||
4.拓展性:有一定的拓展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 |
6分 |
|
||||
“三单”整体开发 (15分) |
1.梯度性:“单”与“单”之间应有一定的梯度。 |
5分 |
|
|||
2.系统性:相对独立但又有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
5分 |
|
||||
3.评价性:注重评价,分自我、同伴、小组、老师评价。 |
3分 |
|
||||
4.激励性:设计的问题富于激励性。 |
2分 |
|
||||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设计的“三单”完美或便于交流而面面俱到,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工作对象,看能否8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如“拓展延伸”的题目,必须难易适中,否则等于教师给自己设计了题目,丝毫起不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四)学习与研究原则。这一点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至关重要,我们既是学习,又是研究,在总结中成长、进步,同时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积累资料与经验。
(五)效益与质量原则。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就中国目前对教育的评价机制,“质量”还是唯一的准绳。都说商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农民追求的是农业产量,我们的教育、教学则追求的是一种潜在的效益与质量,这应该是持续增长的过程,这将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但如果某一阶段、某一学期、某一节课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让每一节课有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不容忽视。
其次,我们认为,利用“导读评价单”给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也很重要,如与课文相关的诗句、名言警句、故事、哲理、背景资料等,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因此,“知识链接”这一环节坚决不能省略。至于设计的题目,要从字(读音、多音字、形近字)、词(释义、造句、补全句子、依据课文内容填空等)、句(分析句子)、文本主要内容(课文梗概)、文本框架结构(板式设计)等环节着手设计,题目之间要有梯度。这个单子将指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结构化预习。鉴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加之语、数、然、英四门学科,提前3——4发放导读单,曾出现混乱,甚至弄丢的现象。因此,改为提前一天发放导读单。为了避免导读单完成的时效性,实验初期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去完成,交给其预习的方法,随着实验的进程再逐渐放开,课外完成。由扶到放,由易到难。
(二)“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生成评价单”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载体,该单子上的问题不宜多,围绕“重点句子赏析、课后研讨与练习、文本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结合课时目标,筛选学生结构化预习后生成的问题,(即“学生生成问题”,一般由学术助理课前整理、归纳,将有难度的题目指导学生书写在“问题生成——评价单”上。)来设计。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问题数量一般控制在3—4个为宜。不可琐碎、繁多。紧密结合课时目标并为目标达成而服务。计划好每个问题的落实时间,整体考虑、全盘把握。如,《凡卡》“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四:凡卡的心愿是什么,结尾写道: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提示:(1) 凡卡“甜蜜的梦”、爷爷读信、狗走来走去,这样普通的情景为什么对凡卡来说是“甜蜜的”?(2)作者为什么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什么?
此问题在设置主问题之后以“提示”的形式又出现了两个小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挖掘文本,但是很容易扰乱孩子的思绪,分散了对主问题的注意力,不是“锦上添花”倒成“画蛇添足”了!
2、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指向性要明确。如,《凡卡》“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一:这封信中什么地方最能集中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请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品一品。仔细揣摩这个问题便会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指向性含混不清,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没有太大的号召力。怎么办?静思涵咏之后,我做了如下改动“这封信中哪些地方最能集中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请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品一品。”不难发现“哪些地方”能很快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有助于学生迅速找到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的相关语段。指向性很明确,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同时有助于把教学时间花费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从而增强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向高效课堂迈进了一大步。
3、问题要精简,同时注意问题类型化,旨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努力使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4、问题设置要有梯度、层次感。把握好语文学科特点,遵循“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读写结合”原则,彰显该学科的特点。
课例:五年级下册《少年旅行队》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一:“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你从中体会到了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什么心情?(别忘了抓住重点词句品析哟!)请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好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实际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个性化阅读的题,目的是在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并进行当堂背诵,使理解变得水到渠成,熟读成诵,以达到课内高效,课外轻负。)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是从“问题导读—评价单”上学生生成的问题中精选出来的,真实、现实,来源于学生,是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难点,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并且第三问:“除此之外,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哪些特点?”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一道题,此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做铺垫。因为语文课程的特定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读写结合题。品读是让学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获得审美体验,增强语感;仿写是在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随意地为写而写,仿写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达到了极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得到了生成性的发展。而且,将作文格印在了此题仿写的地方,便于规范要求学生书写,也便于评改。)
总之,我们既要把握基本理念与原则,又要有创新,融入自己的设计特色,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变枯燥、乏味地纯粹问题为有趣地生活化的题目,达到既解读文本,又使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局面。因此,在设计时,还需在语言上细细斟酌,如:“亲爱的同学们,请拿起手中的笔,写写历经沧桑、辛苦不易的父亲,相信你的真情一定能打动老师、同学”“品味艺术之美”“赏析修辞之妙”等等。
(三)“问题训练——评价单”。即就是“综合训练评价单”,也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再温习和巩固。题目围绕“字、词、句、课内文段阅读、课外阅读、链接生活“等环节设计,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酌情设计。因此,针对目前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瓶颈问题——阅读难、作文繁,我在设计“问题训练——评价单”时,着眼于单元主题与本课目标,兼顾本班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环节,选择片段,设置题型,突破重难点,减少考试失分项。这样潜移默化,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也会不断增加。
其次, 还可在《资源与学案》、《练习册》上优选选一些习题,活用在训练单上。只需在需在单子上注明P25即可。这样既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又能充分利用手头的配备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纸张。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如:
《少年旅行队》拓展训练----评价单
一、佳作品读:
探险者
……
1、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总结,申请课题成果检测,完成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编印论文集。
参研教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