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阳作家群
南阳作家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5
  • 关注人气:1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阳日报》与南阳作家群

(2012-08-09 12:42:12)
标签:

周同宾

南阳日报

白河

作家群

分类: 走进南阳作家群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作者:崔伟      发表于2009-03-12

 

 

  自1949322日创刊以来,南阳日报经历了一周三刊、六刊、五刊的变化,然而,无论一周出版几刊,无论报社领导如何更迭,作为南阳人精神家园的文学副刊却是每周必出的,有一阶段甚至达到了每周两期。斗转星移60年,本报的许多栏目都已更改变换,惟有“白河副刊”栏目一直坚持至今。60年来,不管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南阳日报一直坚持着用文学的光芒照耀读者的心灵,坚持着对文学新人的发现和培养,坚持着对南阳作家的文学追踪和人文关怀。

  60年来,无数的作者在“白河”里历练成长,从无名至有名,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长成“南阳作家群”这片森林。因了历任市领导对作家群关爱支持的盆地“小气候”,因了南阳日报对文学阵地的坚守,因了作家们勤奋的耕耘,南阳作家人才辈出,声名远扬,被人称为“文学风流数南阳”。

 

                            “白河”园地滋养,作家辈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44版的南阳日报每周便有一期文学副刊。南阳作家群的领军人物、已故著名作家乔典运在南阳日报上频频发稿,记者在市图书馆发黄的50年代的报纸上,看到了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乔典运的名字和他撰写的各类文章、唱词、诗歌等,他因此还在50年代末被借调到本报当了一段“白河副刊”的编辑。

  1982年南阳日报复刊后,以“凌解放”的真名在“白河”上发表杂文、随笔的二月河还在埋首创作、默默无闻,但其广博的历史知识、纵横捭阖的议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已展现大家风范。

  1958年,在南阳日报上发了“豆腐块”处女作的高中生周同宾,从此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50年来佳作频现,成了河南惟一的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南阳日报为他开辟过专栏,周同宾曾在散文《蓦然回首》中专门写到他和南阳日报的深厚感情。

  而1982年本报复刊以来,南阳作家群骨干作家周熠、行者、廖华歌等,更是“白河”园地的常客。

  在诗坛上颇有影响的诗人汗漫、张克峰、窦跃生、王未、孙暖、程韬光、陈立红、水兵、崔鹤、熊鹰、廖道善等等等等,都是喝“白河”水长大的。在“白河副刊”这块园地,他们的诗由稚嫩走向成熟,走向更高的向度。

  薛继先、张书恒、万年春、张中坡、孙晓磊,这些南阳屈指可数的文艺评论家们,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作家如李雪峰、苏菡玲、周岩壁等,也是在“白河”里历练出来的。

  …… ……

 

                             薪火相传,甘做嫁衣育人

 

  60年间,南阳日报从事文学副刊的编辑们一茬接着一茬,记者走访老报人薛修基、孙海晏、耿安中、冀泮璧、扈庄等,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获知的文学编辑们是:

  乔麦、王祖培、刘文化、赵振国、乔典运、郑张、王皓、曾华贵、李靖之、勇章印、周熠、张克峰、王未、窦跃生、周若愚、周岩壁、宋歌、崔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故去,然衣带渐宽终不悔、甘为作者做嫁衣的优良传统却在编辑中薪火相传。

  郑张、周熠两位故去的编辑在“白河副刊”时间最长,他们学富五车的渊博学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平等谦和对待作者的处世之道,为人敬重。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里,给作者的每一封信都是他们亲笔回的,许多作者至今还珍藏着他们的亲笔回信。

  前不久,在“我与‘白河’共成长”征文中,作家张中坡、徐道胜还来稿追忆“白河”的编辑们一直认稿不认人、热情扶持文学新人的光荣传统,他们说,正是因为“白河副刊”有这样一批拥有良知的编辑前赴后继地侍花弄草、浇水施肥,南阳的这片文学绿洲才如此生机盎然,南阳的作家队伍才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文学的星空里不停地闪烁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不吝版面

  造势作家阵容

  除了刊登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外,南阳日报为宣传南阳作家群专门开辟专版、专栏,不吝版面、不遗余力地为作家群鼓与呼。“南阳作家群”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白河副刊”和“星期天”版上。南阳人知道作家群并引以为自豪,还是因为南阳日报的宣传。

  1988113日、1117日和1989年的44日,本报相继推出《二月河效应》、《乔典运现象》和《周大新情结》等大块评论文章,为作家造势;

  2002年至2003年,本报以整版形式在社会早刊周末专刊“文史大观”版上刊发了南阳籍作家李季、姚雪垠、张一弓、痖弦、二月河(山西昔阳人二月河自称南阳人)、田中禾、周大新、周同宾、行者等人的专题报道,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2007726日,“文化南阳”版推出获省四届优秀文艺成果奖的周同宾、行者、廖华歌三人的专题整版报道,因我市获奖总量在省辖市排名第一,故该版备受南阳读者关注;

  2007927日、109日,本报连续在社会早刊和“文化南阳”版刊登两位文学大家宗璞与二月河的对话、《冯家山水畅会二月激流》等专版、专题文章;

  2008428日,“白河副刊”版推出新浪网举办的“二月河与《大秦帝国》作者孙皓辉南阳论战实录”;

  本报派记者专赴20061月在郑州举行的李天岑《找不回的感觉》研讨会及200711月在南阳举办的李天岑长篇小说《人精》研讨会,并在“白河”和“文化南阳”版以整版篇幅报道;

  2006年,“白河”开辟“南阳文学新生代”栏目,将青年作家赵大河、水兵、李雪峰、段舒航、苏菡玲、周岩壁、熊鹰等作了详尽介绍;

  从2006年开始,本报对市文联和市作协举办的“文学论坛”每期都进行报道,并于200881日在“文化南阳”版推出专题报道《文学论坛:南阳的“百家讲坛”》。

  作家获奖

  鼓呼迅捷有力

  南阳日报对作家群的宣传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常常在第一时间采访获奖的南阳作家,文坛大事一个没落,组织策划报道迅速,影响深远。

  1993228日,根据周大新小说改编的电影《香魂女》刚一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本报即派记者连夜采访并迅速刊发了“周大新:‘香魂女’到《香魂女》”的新闻报道,此后,该报道被全国数家新闻媒体如光明日报、河南日报等知名报刊采用;

  1998217日,本报和新华社同步报道了周同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的消息;

  2005412日,本报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柳建伟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消息;

  20081028日,周大新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消息刚在网上公布,本报便利用周大新是南阳人这一独特优势进行了独家专访并于翌日刊发,该专访被多家报纸和网站引用。

 

                                 深切悼念,彰显人文关怀

 

  南阳日报对已故的知名作家或发专刊、专版,或组织悼念文章,彰显报纸的人文关怀。

  198838日,工人作家勇章印去世,本报编发他的遗作和文友、亲属们的悼念文章;

  1997214日,著名作家乔典运逝世,本报组织刊发了悼念文章;10周年后的20073月又刊发了一组专题悼念文章;

  20001120日,著名作家孙幼才去世,“白河副刊”辟专栏刊发了南阳作家们的纪念文章;

  2007823日,著名作家周熠去世,“白河副刊”于830日即推出著名作家周大新等人撰写的纪念专版,该版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为作家和市民所称道。

 

                            钟爱名人,不薄新秀后辈

 

  从文艺类的唱词、快板书、鼓儿词,到小小说、诗歌、散文、文艺评论、随笔、杂文,“白河副刊”的变迁和着时代的脉搏,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几十年来,钟爱名人,不薄新秀,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兼收并蓄的办版宗旨,一直坚持到现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本报年年举办“白河”笔会,联谊名作家和文学新人,以老带新,切磋技艺,为南阳作家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香严寺、老界岭、宝天曼、五朵山、水帘洞、鸭河口、丹江口水库、石佛寺等等等等,作家的足迹踏遍了南阳的山山水水,“白河”园地留下了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锦绣文章,而南阳的名山大川和人文景观也因为作家们的生花妙笔而名声大震,更加璀璨。

  “白河”专为作家量身定做的栏目有:名家新作、作家走笔、我的第一篇等;为文学爱好者设立了“处女地”、“青春星座”等栏目。

  如果说一期文学副刊栽了一棵树的话,60年来,“白河”园地木已成林。土沃苗壮,在南阳这方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上,在南阳日报这块适宜播种收割的园地里,南阳作家们正在用自己的劳动滋养着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