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篇小说的情缘》的后续故事

(2022-07-31 21:12:30)


    我的《一篇小说的情缘》在“岁月”版发表以后,很快收到了张德智先生的电话,他不仅向我介绍了许多征文的幕后故事,还在微信中表示读了稿子后引发对天津电台文艺部那一段工作的美好回忆

    那时粉碎四人帮不久,百业待兴,是文化事业充满勃勃生机的时代,大家充满信心地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时的文艺部是电台的大部工作人员有70多人,下设文学、广播剧、音乐、戏曲四个组张先生是主管文学组、广播剧组业务的部主任,所有文学、话剧、影视及广播剧等节目稿件均由审定。

    他告诉我,那时喜欢文学创作正是踏入文学界好时机,电台文艺部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指示,把培养文艺新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他才在任期搞过多次文学征文活动。而我参赛的次是全国性的短篇小说大赛,就在出我那篇作品时,还有张先生写的一篇短评播出。那时电台重点推出的是当时已显实力的青年作家蒋子龙、冯骥才和刘航鹰。特别是蒋子龙因为写了《机电局长的一天》受到争议,后来的《乔厂长上任记》开始也不被有些人看好,处境艰难。

    经电台领导同意,文学组准备在电台《小说连播》节目里播出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先生找作者沟通了这件事情,蒋子龙很惊地说:小说的争议还没有最终的结论呢,你们敢播?”应当说蒋子龙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时播出他的这部作品是一些风险的。播出后,确实有领导此事,但他在广播老局长的支持和据理力争下得以妥善解决及至录制的节目在中央台也播出了,小说终于被正名,《乔厂长上任记》成了新时期划时代的文学作品,后来这部作品使蒋子龙声名大震,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

张先生说电台的那几次征文本市有不少青年作者参加如肖克凡、鲍光满、王松、扈其震、李玉林等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有名气的作家,回想起那一段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张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资讯手段尚不发达,电台凭借先声夺人的优势颇有一枝独秀的味道,特别是全国电台是一家,业务上统归广电部领导,因此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们可以向国内许多名人约稿,比如四川老作家马识途的代表作《清江壮歌》就是在天津电台播出的,张先生并将作家给他的信件手迹拍给我看,几十个年头过去了,看到这样的信真有文物的价值。

值得在此说明的是马仕途先生不仅是当代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红色背景的老革命,当年与巴金、沙丁等人并称蜀中五杰。姜文导演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根据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中的一篇改编的。老人仍然健在,今年已经108岁了,居现代知名十位百岁健在文化名人之首。我为什么要专门加上这一小节文字,皆因本人与马识途先生乃四川忠州的同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气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