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火车站
(2022-07-31 21:08:26)
得知这一消息,宁河百姓欢欣鼓舞,抚今忆昔,令人激情难抑。芦台是宁河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同等级别行政单位最早修建铁路的地方之一。芦台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13年,也就是1887年,距今已有135年的历史。
早年的芦台站客货运量并不算大,但站内却有一座在当时被视为很豪华的天桥,这是京山铁路上唯一一个有跨线天桥的二等站。天桥为木质结构,本世纪初,因存在安全隐患而拆除重建,其实,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天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完全应该保护起来体现其文物价值。那么,建这座天桥有什么背景吗?原来,当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张志潭父母一直居住在芦台镇。一次,张志潭的母亲从北京乘坐火车回到芦台,在站内横穿铁路时扭伤了脚。之后,芦台站便有了这座天桥。
值得一提的是,火车站的天桥不仅成了芦台的地标式建筑,更成了家乡几代人的骄傲,因为那些年芦台人居住的都是平房,没有任何高层建筑,天桥便成了大家唯一登高望远的制高点。记得我们小时候,谁要是能够坐火车到芦台以远的唐山或天津方向去,也就是说终于有了走天桥的机会就会感到十分自豪,回来要与小伙伴们侃半天大山。说走上天桥最高处,所看到的那些地方太美了、太远了,真的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严重波及到芦台,芦台站所有设施严重损毁,路基开裂下沉,陷入扭曲变形。从废墟里挣扎出来的铁路职工第一时间奔赴各自的岗位,和前来增援的铁路职工、铁道兵一起,奋力抢修铁路,仅用十天的时间就开通了芦台站,接发了大批抗震救灾列车,接收转运了大批抗震救灾物资,为唐山大地震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芦台不仅是当地重要的客户运输集散地,也是天津公交与天津铁路的换乘枢纽站,乘客在这里可实现无缝换乘,还可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以及整车货物承运前的保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