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春水归舟》图
纵43厘米,横59厘米
纸本设色现收藏于荣宝斋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曾留学日本学习染织。回国后师从曾熙、李瑞清学习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会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授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他返回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从1950年以来,他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干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著作。
张大千《春水归舟》说明:关于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荦荦大端,似乎已无须赘言,徐悲鸿的一句“五百年来一大千”,足矣。无论是对于传统的继承还是个性艺术形态的创造,张大千的成就是空前的。尤其是对于石涛的理解与传承,能够与之颉颃的相信不多。曾经有人认为张大千属于“生而知之”的天才,他一生到处游历,富收藏、好美食,留下许多的风雅韵事。其实,只要了解他在莫高窟临摹壁画时的那种艰辛就会明白,他的成就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一样,是凭着一滴滴的汗水和日复一日的辛苦磨炼,在永无止境的奋斗积累中获得的。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不是在作品中一味展现创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而是要以笔墨为工具,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境界与人文思想。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正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炉火纯青的境地。这幅《春水归舟》图(见上图)是他68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的技艺已经是相当娴熟,较之从前更加从容不迫,奔放洒脱。
这幅《春水归舟》图,纵43厘米,横59厘米,纸本设色,现收藏于荣宝斋。此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一望之间仿佛有无尽的春山迎面奔来,云烟满目,使人精神一振。细细品味水墨交融之处,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些许的墨线勾勒与几处焦墨的点烈,不仅产生虚实变换的效果,而且还使整幅画面充满了传统笔墨情趣。云烟飘渺的雾霭深处、婆娑的树影掩映着几处寻常的房舍,为作品平添了许多自然朴实的意味,引领观者对如此美妙景色的向往。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十分讲求气势与韵味,所谓“遗形似而尚气韵”。这幅作品不仅气势逼人而且韵味隽永,画中充盈着一种空灵闲雅的诗意。它所表现的不是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而是通过彩墨的变幻为观者展示出一幅作者心中的景色,那是他理想中的人间仙境。
泼墨山水画创作的成功,绝不是随手拈来那么简单。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景象首先要在作者心中呈现出具体形象,而后再大胆泼墨。大体形式完成之后,还要因势赋形,小心收拾,这个步骤是对创作者学识修养与笔墨技巧的严格检验。在大块墨色上泼洒颜料有着相当的难度,既要掌握好墨块的干湿程度,又要把握好颜料的深浅以及色墨之间的对比与融合效果。在这幅作品中,幽深的墨色沉稳凝重,赭石色质朴苍润,泼法淋漓酣畅。而那晶莹的石绿闪现出宝石般的光泽,又为画面增添了几许富丽堂阜的气派。
在画的左下方,一叶扁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作者没有画出一丝水波,但是看那如镜的水面,会觉得正有一种氤氲的气息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使人感到无限酣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