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家里刚有电视的时候,只要是个动画片,我就不愿走开。什么《希瑞》《变形金刚》《恐龙特级克赛号》《忍者神龟》《哈克历险记》等等,那时候的确给了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新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恐龙、机器人、怪兽等形象交织起来,使我那原来局限于农村事物的单调的想象空间竟充实和鲜活起来。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便将它们组合起来,自己瞎写什么《恐龙复仇记》之类的东东,在那片想象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倒也不亦乐乎。记得舅舅曾发现了那些东西,读的很感兴趣,问我从哪儿弄得,我说是从书上抄的,他居然也相信。可惜,这些“珍贵的手稿”早已散失。直到上初中的时候,我还会为赶着看《圣斗士星矢》,每天放学就骑车往家疯跑。
那时候看动画片,真比考试复习还投入。为啥呢?那时候可用不起录像机,更没有电脑网络bt下载,错过了比少吃一顿饭难受!但农村孩子虽然课业负担不重,但割草放牛的杂事也多,总会耽误一些,这时候就暗地抱怨父母。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把那些动画片再看一遍,把漏下的遗憾补上来,重温童年的记忆。所以,当网络下载横空出世时,我激动无比,如饥似渴地下载着网络资源,那时觉得网络真的很神奇,网上一大批有同样动画片爱好的网友贡献着资源,那些老动画片居然基本都能找到!
但有句话不是叫“时过境迁”吗?兴冲冲地整部下载下来,初温旧梦时确也欣喜无比,但看了两集也便索然。原因大同小异:情节简单、节奏缓慢,关键是,内容“小儿科”。
于是,我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训斥我的:动画片有啥可看的!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动画片太过幼稚。
但这恰恰是动画片的优点。简单而幼稚,恰恰是孩子们能接受的。同样的情节,动画片的线条描绘就比电视剧的真人演出单纯的多,对小孩子而言,接受“简笔画”“矢量图”,比接受“照片”“像素图”更容易一些,更能把握轮廓和形象。同时,动画片的特点是元素少而集中,求的是对一类事物的形象概括,电视剧则不得不设置庞大的道具以求真,显然,动画片更能对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的胃口。而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视剧于讲故事之外,附加的真实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太多;而动画片却只是单纯的讲故事,其他的元素并不重要,这对于孩子来说,能迅速把握故事对他的意义,而不是像看电视剧那样弄不懂。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说当下的动画片。可能是我对老动画片的记忆偏爱吧,我对现在的新动画片态度偏激:总觉得现在这些花花绿绿的动画片失去了老动画片的神韵。这种感觉就像吃东西时总觉得没有小时候吃着香甜一样。后来理性的分析这种偏激的感觉,发现症结恰在于现在的动画片太复杂了,失去了老动画片的简单幼稚的神韵。可能是社会生活更复杂了吧,现在的动画片复杂得简直就是电视剧的“线条版”,甚至有的动画片压根儿就是给成人拍摄的,像什么《功夫熊猫》之类的。这种成人化倾向其实恰恰偏离了动画片的本身特点,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复杂的什么“机甲怪兽”之类的片子影响甚微,而相对简单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反而能大行其道。
当然,我说这些也是个人观感,现在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我也弄不清楚。我现在正在下载一些老动画片,准备给孩子看,我要看看,传统的动画片究竟还能否吸引住今天的孩子。话说我的孩子除了《喜洋洋》之外,其他的动画片好像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即便是《喜洋洋》,他也远没有我当年对动画片那样的痴迷。我在想:是不是现在的孩子周围五花八门的东西太多,动画片刺激孩子想象的成分在减少,只剩下“科学原理普及”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了呢?
若是那样,我说不定会转行去写动画片,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向深不可测的海底和茫无边际的太空,或许只有那些地方,还留有人类想象力难以企及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