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画片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012-07-18 10:09:34)
标签:
杂谈 |
动画就是一个个会活动的画面连接合成的有情节的、会活动的影像。动画片中的角色形象往往都被勾画得比较夸张,具有漫画的特点,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画面呈现方式介于艺术世界和现实生化之间。因此,动画片中的可爱形象配上童趣十足、变化多端的声音、表情和动作,配上连续变化的场景、色彩,能很快地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他们“胡思乱想”“似真似假”的幻想心理。因此,动画片深受孩子的喜爱。
可见,色彩鲜艳、声画同步、直观形象、声情并茂的动画片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等独特的魅力。观赏动画片不仅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而且是能满足孩子心理发展需求的“教科书”“玩具”。观赏动画片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语感,促进孩子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是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现代社会,电视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只要电视机一开,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跑过来张望,尤其当动画片的画面、声音一出现,孩子可能就会“迷恋”在电视机前久久不肯离去。由此,观赏动画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可能会影响孩子视神经的发育和口语的发展。0—3岁的婴幼儿正处在视神经和口语发展的敏感期。由于动画片的画面非真实性,有时会让一些低龄的孩子“看不懂”但是变化的画面、色彩以及角色语言的吸引,常常让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影响孩子的视神经发育,容易造成孩子近视或者是斜视。而缺乏双向交流的观看,会造成孩子口头语言练习的缺失,阻碍其口头语言在关键期里看到最佳的发展。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安静、听话,就经常让孩子看电视,一旦孩子表现出喜欢看动画片,家长更是一味地顺从,有的家长还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殊不知正月的“顺应”“省力”实为“伤害”“扼杀”。过量的、不分时宜地观看动画片还会造成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饭的时候看动画片,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而且不利于营养的吸收。
那么,家长在顺应孩子的需求中,如何把握尺度,使动画片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呢?
1.根据年龄,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动画片
孩子适合看那些动画片呢?概括地说,是充满情趣、积极向上,符合孩子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认知经验、兴趣爱好的动画片。为小年龄孩子调血与其生活比较贴近,情节有趣、线索清晰、主角突出、对话简短的动画片,如《舒克和贝塔》、《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黑猫警长》。
2.爱拍时间和孩子一起观赏动画片
若想发挥动画片在孩子负责中的作用,家长应该多陪孩子看动画片。陪看动画片可谓益处多多:首先,可以为孩子选择内容适宜的动画片。其次,有助于亲子情感的交流,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再次,了解孩子的兴趣点,把握他负责中的长项。
前一篇:不宜过量观看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