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两位女作家:从优雅到创意

(2012-04-09 11:24:24)
标签:

李欣频

成都

洁尘

史蒂芬·金

保罗·奥斯特

另图为观

文化

分类: 雅俗闲谈

书博会期间有幸认识了两位女作家:台湾的李欣频和成都的洁尘。两人虽然是不同类型的作家,但是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都看过大量的中外书籍和电影,当然还有一些旅行的经历,这或许是作家群体大体一致的特点。来自出版业成熟发达地区的台湾作家——李欣频到成都做讲座、参加书博会推销《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Ⅲ》,可能是其大陆营销蓝图的步骤之一,而看到洁尘却是在宽窄巷子白夜酒吧关于新书《半如童话,半如陷阱》的读者见面会。这两种方式,或许暗中应合了两种特质:狮子座霸道主见,处女座干净挑剔。而两位作家一个从广告创意行业半路养成,一个则沿着作家成长路线步步为营。

 

http://s9/middle/a250f062xbd36a7c18a38&690

 

洁尘在书中不再“谈感情,讲道理”,已经过了制造警句的阶段,可以说是从感性和理性回归到直觉,即史蒂芬·金所提倡的直觉写作,率性而为。我的朋友(也是洁尘的朋友)向我推荐过很多她的书,如《华丽转身》、《提笔就老》等,今天在《半如童话,半如陷阱》中读她的随笔和文字,从容,轻松,愉悦,如午后僻静一角的盛夏蔷薇,蜿蜒翠绿,养眼清心,端想其间,小有所悟。她不同于男作家的忧国忧民和快意恩仇,也不具备强烈的现实关怀情结,只是游离于主旋律和现实批判之外,对生活细节的温婉感悟,对精神情绪的喃喃低语,一种典型的成都性情:闲适、敏感、细腻而不闲散、敏锐、犀利。在温和中享受生活情致,在世俗中独立修炼性灵。这是一份安逸生存下的超脱,一种出世与入世的自由,不同于吾辈,仍然为了生计或者是生存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在繁文累牍中制造文字垃圾。这当然更不是那些为了迎合市井口味和感官刺激的快餐文字,可以经得起慢慢品读。作者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影片,必然多多少少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例如保罗·奥斯特、三岛由纪夫,所以行文中,可以感受到樱花的烂漫、精致,也可以品味到青花瓷的素雅、致密,还有一些如谶似谕的遐想。当然,让人顺以思考的是:为什么大陆先锐媒体大多集中在广东、深圳沿海地域?而如天府成都的平面媒体虽然也颇为发达,却多倾向于坊间百姓的娱乐休闲,也许是这种内陆盆地特性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巴蜀才情和性格,形成圆融平和和安逸自乐吧。

 

除了才学和文字的灵性,看洁尘的随笔,对于希望在写作上有所提高的文学爱好者或者有志成为作家的人来说具有间接的借鉴指导性和榜样的作用,那就是她的勤奋和善于学习、积累。不管是史蒂芬·金还是李欣频,都强调多读和多写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在写作中感叹自己总是言之无物,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所读、所观、所思甚少吧,没有博览群书的积累,定然就不会有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和妙笔生花。纵观现代、当代白话女作家,大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民国苏青那种思辨型,颇有培根遗风似的生活哲学思维与智慧,一类又如洁尘这般,似一个大隐于市的手工名店的神秘店主,横跨时空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情感切片与读过看过的那些篇章段落、影片情节对白的只言片语进行无缝耦合与贴连,用联想串接成一件件令人惊奇和爱不释手的艺术品。每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吸收文学精华和养料的系统、方法,洁尘的方法之一就是勤做笔记,这应该是她的爱好和习惯的完美结合,要不普通人是不会忍受这种枯燥乏味的。李欣频在她的“创意人生”系列中也极其强调无论是广告创意还是人生、生活的创意,也是需要用阅读、观赏和旅行等大量的行为和行动去开发和刺激,不论是做文案还是进行写作,无不需要经验和平时资料信息的积累,李欣频还在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连博闻强记、才情狷狂的李敖都不讳言,“笔墨官司”之所以逢打必胜无不得益于自己扎实不懈的案头材料收集和索引工作,所以我们这些文字的爱好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好写作学习的基础工作呢?

(插图 博主摄于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