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升老师主评的《密度、压强、浮力》复习课的评课稿

(2012-06-11 18:53:13)
标签:

杂谈

http://s8/middle/a248b5behc241dbcf3027&690

            
评黄传松老师《密度、压强、浮力》复习课

 

    今天听了黄老师的《密度、压强、浮力》复习一节课,对我触动很大。应该说他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在当前物理课时少、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环境下,黄老师的课给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指导机会。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看过程,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黄老师本节课采取了出示复习目标、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

   从课程标准来看,复习目标的制定非常准确,从典型例题和学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对重点的把握也非常到位。在知识回顾环节,黄老师利用精心编制的诊断性测试题或复习提纲,来回顾教材内容并且测评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合作学习环节,黄老师让小组学员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带着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在小组中讨论问题的解题关键、思路、方法和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小组反馈环节,通过组内分工,每个小组负责一组题目,在黑板上板演,并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讲解完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作必要的点评,对习题讲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得到升华。该环节是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质疑能力。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梳理的过程,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进行反思升华的过程。坚持这样做,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模能力、解题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课堂小结环节,黄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网络化,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有了整体的把握,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当堂检测环节,教师在订正完答案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报疑难问题后学生互相解决的方式来处理,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每个小组重点解决一组题目,其他题目的达成度怎样保证?课堂小结环节出示了本章的知识框架,学生短时间回顾,是否真正起到了知识建构的作用?习题中有些字眼还需斟酌,如小木块和大石块所受浮力的比较中,大小的界定很模糊。另外习题设计中渗透生活实际的题目较少。

    总而言之,黄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充分暴露,再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答疑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课堂上动态资源的生成自然、富有价值,学生的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可以说黄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双基扎实的课、内容详实的课、教法新颖的课、思维活跃的课、多维互动的课。正所谓有碰撞,有交流,有质疑,才会有提高,感谢黄老师的课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