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课题总结:《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014-06-30 11:44:20)
标签:

教育

学习

分类: 学期汇报

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本班开展的课题《在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有不少的收获与体会,也有一些问题与困惑,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顾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此做个小结,以便更好地开展下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            名画欣赏的重要意义:

1、名画欣赏能够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幼儿绘画表现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对绘画的直接兴趣、成就、愿望以及积极的审美情感,名画欣赏对于提高幼儿绘表现力中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名画作品的欣赏,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美术大师们的线条造型、对色彩的运用和作画方式等,而名画作品中的某些艺术语言也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幼儿的艺术感觉,从这个角度而言,名画欣赏对于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的意义是不可代替的。

2、名画欣赏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名画欣赏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幼儿欣赏画面,还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去体会“画外之意”。为此,教师在名画欣赏教学活动中必须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音乐、舞蹈、故事、录像、游戏等,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发展幼儿对已有形象的重组与建构能力。

3、名画欣赏为幼儿提供了榜样范式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并仿照其行为去表现,从而习得这种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  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建立起自己的行  为准则并获得知识技能。在名画欣赏活动中,幼儿感知名画作品的创作形式、表现技法、色彩运用等内容,名画的榜样范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名画欣赏的选材原则

并不是所有的名画都适合直接拿来给幼儿欣赏,合理选材是关键。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名画进行分析和筛选,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作品。教师在选择名画作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考虑幼儿的审美偏向
      3~6岁幼儿的思维水平尚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此他们更喜欢形象逼真、有视觉冲击力、色彩鲜艳、结构清晰的画面。有些美术大师经过长期对幼儿作画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从幼儿稚拙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上深受启发,吸取了很多元素,因此这类名画与幼儿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物体的透视、多视点构图、夸张变形、立体物平面表现等。这类名画作品与幼儿的审美偏向一致,因此适宜于名画欣赏教学活动。

2、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接受水平并能激发幼儿浓厚欣赏兴趣的名画作品。教师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幼儿选择不同的名画作品,也可以让不同年龄段幼儿欣赏同一幅名画作品,但欣赏的侧重点不同。

3、参照幼儿的班级要求
     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选择名画作品时要符合幼儿所在班级的教育要求。参照相关的艺术理论和研究结果,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们确定了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名画欣赏作品的发展“脉络”,即由抽象性作品导入——以具象性作品过渡——以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作品进行延伸,教师在为幼儿选择名画欣赏材料时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脉络”。

三、名画欣赏的教学策略

名画欣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开展名画欣赏活动前,教师对于名画作品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教师确定了教学中运用的名画作品后,应着手收集关于名画作品的大量资料,围绕其入、其作、其事认真解读名画,对名画形成相对准确的理解。

1、名画欣赏必须遵循幼儿发展的“序”
     名画欣赏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要遵循幼儿发展的“序”,尤其是在绘画能力发展方面的“序”。我们尝试在中班和大班选用同样的名画作品,根据幼儿发展的“序”,确定不同的素材点,开展名画欣赏活动。在我们班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根据中班幼儿绘画特点——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画家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向日葵,在此基础上学习使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来表现。

2、名画欣赏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
      当名画作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名画作品就不再是“高高在上”或“遥不可及”了。当名画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更能引起幼儿内心的共鸣,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想象得到充分诠释和释放。在欣赏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时,毕加索以一些散乱而紧凑的粗线条、剧烈变化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处于极度悲伤状态的女人,她的表情呈现出她内心强烈的痛苦。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这个女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她很悲伤的?她可能是因为什么事而悲伤?幼儿纷纷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述,“可能她的孩子正在生病”……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了画中女人的悲伤情绪,同时幼儿也在名画欣赏中了解了大师如何运用夸张的线条和变形的表现手法,画出不同心情的人物。

3、名画欣赏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①整合式

名画欣赏不是“临摹活动”,更不是“看图说话”活动,教师可以将名画欣赏和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相整合,如音乐烘托、动作表现、语言描述、即兴创作等,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名画作品,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欣赏密莱《盲女》时,在优美的背景音乐《迷雾森林》和《鸟语花香》营造的氛围中,幼儿想象着画面之外的内容——小鸟、溪流、树林、田野……而这些形象又在幼儿的笔下重新组合,变成了各不相同的美丽画卷。

②主题式

名画欣赏还可以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相结合,伴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加强幼儿对名画的理解,提升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随着主题活动“你的家、我的家”的开展,迎接幼儿的是欣赏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幼儿学习如何运用冷暖对比色画出家的美好;《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幼儿欣赏了法国画家米歇尔·迪拉克罗斯的油画《巴黎圣母院的礼拜堂》;学期结束时,米罗的《小巨人》让幼儿感受自己由小变大的过程,并学习大师如何运用简练的线条表现人物。

四、营造地方特色的环境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方面,我们充分体现“本土”的课题特色,以“展现美”为主要原则,发挥环境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壁画都是从上到下用水粉颜料画上背景,再把幼儿好的绘画作品用蓝印花布或芦苇杆镶出画框,利用蚌珠和贝壳点缀在上面装饰;在活动室比较矮的窗户上布置“与大师对话”专栏,张贴中外有名的画家的作品图片,让幼儿随时都可以欣赏;在绘画活动区布置各种类型的幼儿绘画作品(版画、水粉画、脱水画、线描画、剪贴画等)与有关色彩知识的图片,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

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大环境布置这一资源,引导幼儿欣赏民间艺术的美,开展了〈〈欣赏美丽的风筝〉〉、〈〈欣赏宫灯〉〉、〈〈欣赏青花瓷花瓶〉〉等活动,还利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带幼儿欣赏几幅大壁画,让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

长期以来,美术欣赏活动一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这一活动充满了挑战,对教师的审美能力、组织活动中的应变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从有关的书籍上获得理论的指导,没有实践的经验可参照,因此,我们在课题实践中除了用理论来指导,还留心观察幼儿的表现,不断地摸索、反思,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有发现时,与课题组成员能及时提出并讨论,进行“互助式协商与交流”,帮助课题的有效开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