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分析  细微之处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12-04-25 18:51:26)
标签:

育儿

    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潜能,而我们都希望孩子富有创造力。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

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培养创造能力。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点、引导、诱发及培养下才得以发展。而真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

    一、“好样的,你能行。”

    在平时我们为了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常会叫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把事情完成时,我们有时听到这样表扬他们:“你真懂事,是个好孩子。”孩子需要我们的指导,但我们所讲的话不全都是真理。表扬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但如果长期以来一直说:“你,是个懂事,好孩子”,孩子就会把大人的思想而不是把事理当成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变得盲从,慢慢地,孩子那寻求变异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就会被扼杀,而经常用“好样的,你能行。”这样的话去激励孩子,他们就会增加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敢于去尝试,去创造。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就敢于打破权威产生创造意识。

    二、“说下去,我爱听。”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大增强。通常孩子们喜欢滔滔不觉地对大人叙说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而我们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得很不耐烦:“别说了,烦!”。幼儿时期的孩子尤其爱幻想,他们的幻想大多缺乏推理,很多想法听起来可笑、离奇,一些大人就会不以为然地说:“不可能的,别瞎想了。”先是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是否定孩子新颖的想象,这样就剥夺了孩子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通过新颖、独特的思维产生新的知识。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创造出新的产品。而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分辨想象和现实,这既是促使他们大胆想象的优势,也是他们容易空想的劣势。他们的想法有时就如天马行空,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很少受约束,因而他们常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新想法。对此,我们不要充当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杀手”。

    三、“打破砂锅问到底。”

    兴趣是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力的催化剂,对幼儿来说要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志向,兴趣尤为重要。不少的伟人都是由从小萌发的好奇心,而促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在幼儿时期,孩子会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与兴趣,总会出现“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现象。如:为什么人会站着走路,而小动物不会?为什么天会下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可成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材料。我们要时常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幼儿能勇于创造、乐于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出去散步,寻找发现。”

    敏锐的观察力是产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孩子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可以带孩子走出大门,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各种变化,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好途径。

三月,寒冷的冬天刚刚收敛它严峻冰冷的面孔,午餐过后,我带着孩子出去散步寻找春天。走在路上,睿睿好奇地问:“老师,春天在哪儿呢?”我指着一棵树说:“在树上。”“哪里?我为什么没发现呢?”我抱起她,让她看清楚树枝上已冒出的新绿,告诉孩子们:“这个小绿芽在春天里才长出来,你看它多嫩多绿呀,冬天的时候,这树是什么样子?”“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孩子们回答说。我还告诉他们,这小芽会慢慢长成嫩芽。我进一步启发,春天到处都有,我们还能在小朋友的头上和脚上找到呢。稍加提示,他们就说出春天头上不用戴帽子,脚上不用穿棉鞋了。

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新东西”,我们就说那是孩子的“创造”。

“细微之处见精神”,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滋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