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网友关于纪录片《独龙江》的观后感

标签:
转载 |
http://s4/mw690/001NhrGCgy6FaoVKdp163&690
http://s5/mw690/001NhrGCgy6FapQPXAU64&690
欧阳老师您好!
收到您的片子已经近一月了,因为最近很多家庭琐事,
因为是说片子,为了表达清晰,就不按照论文的套路来虚的了,都是大白话和大实话,也很不专业希望您多见谅.
个人觉得片子太完美了,超乎了我的想象,真的很意外.首先我觉得您的片子很有质感.从画面的观赏美感和对于人类生存的较高思考,有着艺术品一致的从外观到审美升华.其次,叙事清晰,线索明确,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有力,对于纪录片来说典型人物更能代表片子的质感,这个片子中的人物层次清晰,作用明确,在镜头前表现的非常自然真实,纪录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被拍对象的状态,他们是你作品的一部分.
观赏
第一眼看到这片子的感觉,画面太美,镜头语言和剪辑包括画面质感都相当好,有很强的观赏性.
http://s2/mw690/001NhrGCgy6Fan5mfo5d1&690
叙事
故事叙事清晰,即使不依赖解说词,也完全可以把几件线索同时说清楚,一是文化思想方面的变化,二是教育思想的变化,三是政治政策对独龙族生活的影响.
每一个具体叙事中间都有一个大的叙事,就是变化,巫师部分是宗教思想的变化,李林高,李辉部分是教育思想的变化,李玉珍参选是政治参与思想的变化,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化,通过这个断面,我们看到了独龙族在面对生产力和时代变迁时期的状态,感谢影像让人类看到自己的真实历史,从独龙族窥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有价值.
表现出创作者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背后在剪辑过程中的精心挑选,我相信您一定是在海量的素材中选择了最能表达清楚的情节,可见背后的工作量,致敬.
http://s8/mw690/001NhrGCgy6FanMYvtld7&690
典型人物
片子中有几个典型人物
我对李林高的印象最深刻,因为通过您的剪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从过去到将来,他的无所适从,他的内心痛苦,他的生存现状和他的思考,甚至他的未来,但是我觉得欧阳老师在最后让这个人物的未来给观众一种希望,从他询问如何开一个家庭旅馆可以看出来.这个人物的线索从他父亲让他读书----读了书回家务农---脱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挣不到钱----想到了另一条出路,是一条非常连贯的线索,这个人物用他的行动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变迁,内心感受,我觉得这一点非常的难能可贵,黑格尔说:能把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动作,而用动作表达人物的内心,比采访显得更加有力量.在纪录片中要能连贯的讲述,要求素材量和拍摄的难度不小,更体现出真实和难以捕捉,可见背后跟拍的难度.
http://s7/mw690/001NhrGCgy6FanUwHA206&690
巫师
这个人物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受到尊重,因为巫师是很神圣的职业,而在现实中他却经常被边缘化,即使有人请求他帮忙驱鬼,为了这事还要受批评.他对自己是一个巫师的自信被伤害.他内心有很多话,他是以对镜头说的方式出现表达.他说的是民族语言,但是从他的语调和语气中我也能判断出他的心情.对于李自材这个人物,我感觉跳出了以往种族题材作品的创作者管用的做法,我觉得民族题材的作者本身对民族文化是有一种情结和情感在里边,因此在创作中总是会表达一种惋惜的心情,会不自觉的寻求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觉得这个人物处理的是很客观的,比如他是怎么当的巫师,他对巫师的理解,他做巫师的收入,对未来巫师职业的担忧.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一定是在信仰和民族传统上有很多重合复杂的现象,但实际上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很多.比如<</FONT>西藏一年>中他们既相信神灵,也相信现代医学,人类是最现实的,信仰只有适应了生存法则才有信徒追随.
关于cctv这段,实在是剪辑的太传神了,我一开始觉得应该是顺便也拍摄记录独龙族的文化节,但是您的处理真是太牛了,这是纪录片的精神,就是真实.巫师对新规则的不满意,群众却很开心的分享到了肉,这是人世间的一种所谓多数改变少数的规则,人是最现实的动物,他们只按需索取.
几种关系的矛盾增强了戏剧冲突
1传统信仰和外来宗教力量的冲突
2主张上学的和上学无用的思想的冲突
3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博弈
政府
片子中政府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我个人感觉,政府确实做了很多事,而且学校的校长老师都很负责,专门来找他们去上学,但是他们不去上学的理由,是因为上学后并没有解决生活的出路,他们看不到未来,又失去了学习传统劳作的机会,最后就只能徘徊纠结于自己人生的无所适从.可能我觉得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发展变化的阶段的节点上总有很多人会这样,比如赛德克巴莱中接受了日本文化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对赛德克人的看法,以及自己对归属感的缺失,这种真实的生存面前的选择和徘徊,更体现人类发展变化中的自然规律,意义重大.
民间
信基督教的年轻人很多,独龙族的传统受到了基督教和大时代变化的双重冲击,可能人类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文明都是在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过程中改进,消亡,融合.
政府宣传要禁止捕鱼,但是民众却有自己的价值观.
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实际上是一种民族同化,目前我看不清同化的结果,但是人类社会本身就在融合同化,不过新农村的建设加快了这种融合变化而已,我倒是希望这是个自然的过程,通过自然的选择来融合同化.前几天看了顾桃老师的<</FONT>犴达罕>,讲了给鄂伦春建的新房子,复式楼很漂亮,但是以后他们就不能在山里养驯鹿生活,也不能继续狩猎了,有很多人没有文化归属感,整日喝酒,直至死去.从尊敬生命的角度看,融合又是个很可怕,很无情的事.这是我的一种思维习惯,但是我感觉艺术家应该跳出这种思维来,从更长远更高的视角来看人类生存,我只提供一种思路和可能.
剪辑特点:
1叙事逻辑剪辑清楚
2镜头语言应用到位
3最重要的情绪剪辑的很流畅,整个故事的内部情绪节奏剪辑的很有节奏感,随着人物命运起伏.
细节:
片中有几个细节印象深刻
1
2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口号出现的太牛了,这位置选的,看完后百味杂陈,完全没有那种传统的按照党的教育路线理解的感觉,好像李林高被知识改变的全然不适应生活的味道也在其中,这个我很喜欢.
3李金才说读过书的人都不会干活,然后也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农民,李林高说,我爸当年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对话反应出人物内心的彷徨,也能表达社会生存的真实,两种思想摆在面前.
4空镜头太唯美
5历史资料接入的流畅自然,逻辑清楚
6
我觉得一个有价值的作品,应该是反应人类生存规律或是生存智慧的作品,有着清晰的创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智慧的表达,然而基于我对纪录片定义的理解,这种创作者思想的表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纪录片反应本质生活的意义,其实我倾向于一种纪录片开放的概念,也许从每个不同的时代我们看纪录片,都会基于当时代的历史环境,生活智慧,社会整体的价值观来重新判断,无非是关注纪录片的真实性,因此纪录片最主要的品质是真实反映生活,可能其艺术价值次之.我感觉真实与艺术价值又不矛盾,从艺术性来讲,我主张基于素材真实基础的叙事和美学表达的统一.
基于上述我的立场,我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可能都是和艺术美或者叙事模式相关的东西,您可以斟酌判断后作出选择.
建议:
1片子是要在后期统一调整声音吧,有几个地方声音不是很纯.56分30秒处,李自材讲述部分声音调整.李林高醉酒部分的声音也需要调整.建议最后合成前统一做声音处理.
2有没有独龙族特有的音乐,可以多加入一些民族音乐,或者有民族识别度的声音等元素在合适的位置.
3整体的故事节奏可以再加强一些,也就是节奏再稍微快一点,篇幅会短一些.但这个也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可能看纪录片的人并不在乎长短,但是我觉得已经在三个分章中缓解了篇幅长对接受习惯的影响.
4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做一版结构大调整的版本,类似<</FONT>寻找小糖人>那种,就是结构调整带来的悬念推进.当然只是试验哦,从这个题材来看,目前这个形式还是很适合这类片的.
最后,如果您的片子要在国内发行或者在国际公开,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写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我想这么好的片子,应该让大家都看到它.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