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民事诉讼程序的过程,明确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把握证据在维权过程中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寻求合理合法的手段去维护,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3)运用:了解在生活中,有法律疑惑或者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合法地解决。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性
难点:树立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
3.“沉浸式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设想
【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情境导入 |
教师设问:说说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件 |
分享自己或朋友权利受到侵害的事件 |
通过分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新课讲授 |
1、展示“打篮球受伤,谁负责”案例,围绕案例设计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周明父母的亲朋,你会建议他们接下来做什么? 2、教师分发学习任务单,用3分钟事件,协助学生解决本课的知识点: (1)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2)证据的类型及其证据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模拟民事简易庭的审理,并在过程中做适当的指导。 4、在法庭庭审结束后,教师针对庭审过程,设置以下问题(1)法庭的判决是否公正?为什么? (2)法官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决? (3)法庭上出现了几种证据类型? 5、出示两个调查报告,并设问这两个调查报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
1、阅读案例,并思考回答 2、学生阅读课本P104--106页,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3、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担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庭审,开展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质证,以及最后的审判。 4、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审判人员解释做这样的判决依据是证据。最后完成证据类型的举例 5、思考分析得出:在维权过程中,采用诉讼的方法,还没有得到大多数的认同,虽然绝大多数人会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纠纷,但是还有一些人采用不当的方式维权。 |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为分析探究问题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思辨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能力,树立法律意识。 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
板书:
基本权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