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奥会计在线注册会计师优秀学员高分经验分享

标签:
教育 |
(一)东奥2012年注会480分学员王晨曦经验分享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于12月27日开始成绩查询,东奥注会一次过六门学员王晨曦以总分480分荣登东奥注会考试状元!这是王晨曦的骄傲,也是东奥会计在线的荣耀!今后东奥会计在线将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广大学员服务,架起名师和考生之间的桥梁,打造最权威、最专业、最便利的立体化会计教育平台。以下是东奥2012年注会480分学员王晨曦经验分享,不下功夫,没有毅力,不会考出如此惊人的高分成绩,他的备考经验参考价值非常大。
学员姓名:王晨曦
考试成绩:480
在东奥学习的一些感受:我的复习资料有三,轻松过关(以1为主)、笔记也是以轻松1为基础做的。网校的课程(全部是基础班)以及教材。
过关经验分享:
写在前面:
1.
2.
一、
到最终考试前,我的复习成果如下:
①
(作者按:“做完”是指在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把做题总结,选择错题再做一遍,大题错题至少再做一遍,下同。)
②
③
④
⑤
⑥
1.1
我的复习资料有三,轻松过关(以1为主)、网校的课程(全部是基础班)以及教材。对于这三种资料,我的使用顺序如下:
①
②
③
④
(作者按:在学习过程中,我是以轻松过关1为主,笔记也是以轻松1为基础做的。而日后的复习我基本是以自己的笔记为主,方法将在下文介绍。)
二、学习时间
2.1
2.2
2.3
①在11年9月~12年1月间学习完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三门主要课程(听完11年的课程,会计和财务成本管理做完11年的轻松2)
②12年1月~6月间的复习进度缓慢,基本在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三门课程,包括总结错题、建立知识框架和加深理解。
③12年6月至8月,学习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两门课程,做题并建立知识体系。
④12年8月至考前,复习学过的五门课程,开始回顾经济法,做轻松过关4的题目至考试。
三、学习方法
3.1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考生,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跟所有人基本是相同的:会计和审计开始难以理解,尤其是会计中大家公认的最难的几章: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我的方法除了听课、看书外,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复述。我在听完课后,不理解或者记不住的东西会尝试着把这些点自己将给自己听,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增资的成本法变权益法,再如审计中的风险评估这一章,我会尽量按照老师讲课的思路把内容再讲一遍。开始也许有点麻烦,但是一旦能够自己给自己讲清楚,那么:①说明已经搞清楚了这个知识点,②以后可以依样画葫芦给别人讲,③自己都能当老师了,还愁记不住么,这样会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上很多。
3.2
所谓建立知识结构具体含义有二:
第一,
第二,做好笔记。我的笔记很简单,基本没有细节的知识点,基本是在列提纲。我想给大家提的小建议是,对于笔记中不同层级的知识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写。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麻烦,但是因为只是列提纲或者写标题,工作量实际上也不会太大。这样一是方便用复述的方法复习,二是有助于建立知识框架。
3.3
同时考多门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遗忘,对此我的方法是及时复习。在学习任何一个科目时,我不是听完所有的课程录音或者看完全部的书之后再回过头从第一章开始复习,而基本是采取高中的学习方法,昨天看的今天复习,从记忆效率来讲的确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定建议大家持之以恒,或许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从记忆的角度来讲也的确是这样的效率更好。打个比方,如果先看会计一个周后来就放下了,留到一个月之后再看,那基本前面看的是白看的,真的就不如前面的一周去玩了。具体到每日写学习时间,如果我有8个小时在看书的话,基本有2个小时是在复习前一天的东西。
3.4
题目我觉得不用做的太多,其实到最后我也就只做了轻松1,但是建议大家一定要把错题弄明白,而且不要只看一遍答案就算了,即使觉得自己只是粗心错了,也要回过头再做一遍,特别是像财管这类科目,再做一遍也许绕过了之前的错误点,却发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目,我会在题目旁边标上记号,做一遍就标一下,有的大题最后会做五六遍左右。
(二)一次过六门: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已于12月27日开始查询,分数既出,结果已定,失败的不沮丧,树立信心重新再来,成功的不骄傲,着手备考下一个科目。对于一次过六门的学员,小编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想要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必须得付出多出常人许多倍的汗水和毅力,他们的备考经验总结对于今后考注会的考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学员姓名:李彬
考试成绩:459
在东奥学习的一些感受:审计是天书,幸好有东奥刘圣妮老师的引导,首先宏观地了解课本,刘老师会带大家去了解,知道课本的大体框架。
过关经验分享:
考前10个月决定考注会,当时没有任何基础,比如会计,我不知道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甚至连什么是财管都不知道。买了6本书,翻了一遍标题,上东奥的网站看了一些全科通过的经验贴,于是做了一个在现在看来也比较不现实的决定,我要一次性通过!
当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们学校的一个博士,他认为我过一科都很难,因为之前我是学校出了名的贪玩的人,整天混迹于羽毛球场,于是我跟他赌了一碗小面,赌注并不大,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1月初开始准备注会考试,一直坚持到10月,考后我觉得财管和风险管理可能不会过,做好了明年重考的准备,等成绩出来的那天真的很惊喜。那么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能够全科通过的一些要点。
一、心态!还是心态!最重要的也是心态!
虽然全科过了,我仍然觉得考注会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如果谁要很轻松的给你说:“额,注会啊,我某个朋友复习了几天考了80分。”那我告诉你,这样的人或许存在,但是他计划和执行的能力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能够拥有的。所以第一步,在准备注会的最起步阶段,不管你想过几科,都要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普通人,需要拼命地努力。
第二步,当我们已经做好吃苦的准备,接下来要告诉自己,既然有人能够考过,那我也肯定可以考过。考战略的时候,题目并不好做,我也担心不能过,刚开始有点乱。但是很快我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复习这么久,如果我不能过,其他人也一样。这个时候我只需要做的稍微好一点就行了,于是就慢慢的分析每一道题,就算不会做的也会在上面写一些东西,因为或许可以得到1分呢,这样我不是又比别人过的概率大了一些?所以,我们在做好吃苦的准备之后,接下来就是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够做到,因为我跟那些能够通过的人一样的努力。
最后一步就是:坚持。考过6门注会考试,不代表你拥有了什么,也不代表你的人生会多么的辉煌,但是,你可以给自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努力一个交代。坚持这个词语很容易说出来,做起来却很困难,很多人都怀疑我以前有基础,要不10个月能考过而且分数还不低绝对不可能。但事实是我没有任何基础,我只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然后不顾一切的地追求。因为我知道我必须做到,所以每天7点之前起床,去室外读审计,经济法、税法,然后晚上最后一个离开。
万事开头难,最开始一个月是学习会计。现在有人问我该买什么资料,我说你就买会计吧,如果挺过来了再问我该买其他什么资料。因为没有基础,我不知道什么叫分录也不知道什么叫资产,虽然前言也会讲,但由于没有宏观的感觉,觉得很艰辛,有时还会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东西。但是每当想放弃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次次地挺过来,大概2个月开始进入正轨了一切才好起来。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基础,请挺过两个月。如果你有基础,可能就不需要这么艰难。
二、从宏观走向微观,再从微观走向宏观
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之前一定要知道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以什么样的结构布局的。我习惯性地列出结构图,看这本书到底讲了哪些内容,甚至会专门背诵这一张图,然后把这本书作个简单的分类。每个人不一定要完全按老师的分类来,可以按照你喜欢的布局来分类,比如会计我就把存货、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分为一类,把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报告分为一类。
了解了整本书的大体内容之后,我们就开始进入微观的学习——开始学习每一章的内容。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听课,不断看书。这里的学习方法没什么特别要讲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研究历年真题,然后是课后习题。当然你在学习最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那些题特别难,这不是你基础的问题,而是因为很多题跟后面章节连接着,别管他,第一遍也不需要去深究,跳过去,等真的学到了那个知识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
最后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会计这么多章节,很容易忘记,需要我们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章节,都会讲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那么我们就把这些共同的东西抓出来,然后看不同点,比如固定资产和投资产房地产的改建的会计分录不一样,投资性房地产有个成本和公允价值的转换问题,存货有个计价方法问题,抓出不同点之后你就发现这些章节全部打通。中间章节如:非货币性资产互换、股份支付、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政府补助,都需要分为多种不同的情形,我们把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形作个比较,这几个章节我们就能完全记住。通过这种宏观的章节之间的对比可以加速记忆,当然这个是我的方法,其他人或许有更好的方法。
三、笔记并非越多越好
很多人特别喜欢记笔记,这个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要正确使用用笔记本。跟我一起复习的几个同学,笔记本上面写的密密麻麻,但是考试结果都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盲目地记。比如审计很厚,很多同学把每一章的内容都抄下来,这样不仅不能记忆而且减慢了速度。我的做法是先听课和理解一部分,第一遍的时候理解不了很正常,因为审计的编写者就是让你理解不了(当然只是笑话),第二遍的时候再细细研究和理解,仍然不懂的或者很重要的就选择性地记录下来。
改错本则是必须的。其实这个习惯源自高中,因为当时发现在考场上面常会责怪自己,这道题不是做过么,怎么又不会做了,这是因为我们在第一遍做错题目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下次遇见这个题目还会接着错。因此必须重视改错本,改错本不一定要很规矩,主要目的是提醒自己。比如有一道题我连错了3次,我就写一句:亲,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你竟然要错3次!!!!!!
四、考试能力要训练
在大学我就被大家称为“考神”,似乎什么考试都能擦着及格线过,上天的眷顾当然是一个方面,也很可能与我考试的技术有一些关系。
首先,在考场谁都会紧张,所以才有人出现失误。这次考财管,我也很懵,因为之前没有尝试机考的软件,进去之后发现输入公式太麻烦了,第一道计算题最简单,我竟然耗时半个小时。这时我也在想要是不过怎么办,以及付出这么多会不会白费,然后休息了几分钟冷静了才恢复过来,可见在考场调整心态多么重要,遇到任何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停下笔深呼吸2分钟。
其次,誓夺每一分。注会这样难度的考试,每一分的取得都不容易。很多题目可能完全不会,或者没有把握作对,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或者怕做的太荒唐而不敢动笔。在考场里,如果你确信某道题不会做了,那么我们开始来凑分,把知道的只要有一点关系的一股脑地往上面答,老师看你这么认真总会给一点分,在已经及格的前提下一分不那么重要,但是如果58分59分呢?这次考公司战略,会做的题全部做完之后我估了一下分数,应该能及格,但没有绝对的保证。为了提高保证度,对于不会做的题,我就把相关的东西全部往上面写,其实自己也知道是很可能错误的,但是就为了那可怜的1分或者2分也必须这么写。最后考试结果是69分,也证实当初这么做的必要性。
--------------------------------------------------------------------------------
单科学习方法总结
由于我毫无基础地在学习,很多人会计基础本来就不错,不一定适合我的方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海涵。
1、
考注会一定要先学会计,因为会计贯穿了整个注会的所有科目,比如:税法和会计的负债项目相互联系,财管需要用财务报表,经济法中的证券法也跟会计产生联系,审计跟会计的联系更紧密。当然,注会的6门之间本身都是互相紧密牵连的,这也是当初我一下报完的原因。
A、会计很难,听完第一遍课我基本无感觉,做题不会,也不知道会计在讲什么。东奥有预习班,当时没去听,可能听了会好一点。硬着头皮去听第二遍,慢慢地研究了一下题,寻找会计的感觉。经历了2个月磨合后,突然有点豁然开朗。
B、边看边写。对于没有会计基础的来说,写分录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虽然分录不会怎么考,但是对于我们学习会计师是相当重要的。我的建议是一定要自己去写,不要只是看,看得懂不代表你会写,手边要常放一堆草稿纸,不断写不断练,书上看懂了合上书再写,不断反复,慢慢就会熟悉。
C、会计的难点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以及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还有企业合并。对于这些难点,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好,需要不断反复的理解,一旦理解想忘掉也很困难。我算比较笨的人,完全明白这几个难点是在这几个地方听了10遍之后了。
2、
A、硬着头皮去听课。审计是天书,幸好有刘老师的引导。跟会计一样,咬咬牙坚持吧。首先宏观地了解课本,刘老师会带大家去了解,知道课本的大体框架。在学习前面几个章节的时候会觉得特别无聊,因为你可能觉得很简单,但又不知道书上到底想表达什么。继续硬着头皮学习,做题不会也不要紧,翻过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这些章节之后,你会开始觉得审计原来就是干这个的啊,等学完几大循环之后就对审计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B、读书找准语感。审计是按照国外的审计教材翻译过来的,按照刘老师的话来说:这个到底是写的什么鬼话啊!确实是这样,那我们何不当成一门外语来学,每天早上起来读半个小时,慢慢培养语感!至少我每天在坚持培养语感。
C、考试不要进入陷阱。这次跟我一起参加审计考试好几个都觉得考试很简单,但就我一个人高分通过。于是我又去网上看了一下题,我总结的原因是:审计离生活不太远,很多人觉得简单就掉以轻心用生活语言去作答。但是我们是在参加考试,必须找准答案在书上的来源,切忌凭自我感觉胡乱作答。
3、
财务管理是很多考生头疼的考试,因为计算量比较大,而且现在实行了机考难度更大,也对我们学习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教材!教材!很多人觉得财务管理很难,就像数学一样!因此去找很多很多的习题来做,最后发现书上的题都不会做。财管一定要以书本为基础,书上的例题都要自己做一下,一定要动手做,不是看着教材觉得自己懂了。我刚开始也好高骛远的去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等做东奥的最后六套题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题是书上的变形!而且,我发现我竟然不会!于是我又花了一个多星期把书上的题目仔细的做了一遍。
B研究历年真题的解答技巧,财管像数学在于解题技巧,一道题有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解,有些解法让你计算一大篇,有些则轻而易举做出来,历年真题的那些经典解析一定要看懂并且自己会独立地做。其实考试这么多年了,出题老师也应该绞尽脑汁的出题了,但是想创新越来越难,无非是以前的题目的变形,与其胡乱的找题做,还不如好好研究最近几年的题目!
4、
这两门考试虽然差别很大,一个主要计算一个完全不用计算,但复习思路差别不大。不能简单地说税法和经济法简单或者难,我的税法和经济法得分没会计跟财管高。我觉得原因之一是投入时间不够,毕竟时间有限。
首先一定要听课,把握重点去掉不重要的,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他们认为一定要掌握的就掌握,没提出来的就放弃,毕竟我们只是为了过关;其次一定要准确记忆,税法跟经济法需要记忆很多东西,比如税法的各个税种之间的税收优惠差别很大,需要准确记忆,经济法的公司上市的要求也是很多细节点,这些都需要准确记忆。还是经济法郭老师说的:记一点跟没记一个样。
5、
公司战略的得分偏低,我觉得是这几个原因:首先,这个考试设置的比较晚,中注协也还在摸索这门考试怎么考,试题每年的变化幅度也比较大;其次,这门考试看起来最简单,大家都准备地比较匆忙,很多人只准备几天就去考试。
个人觉得这门考试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由于老师的讲课是跳着讲的,给很多人的感觉是这本书没有逻辑。我的做法是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对这门课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把宏观框架画出来,然后把每章的知识点填补进去,因为每一章的知识点不太多,这样就整体把握了。这个只是个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总结这么多,也讲了一些自认为可行的经验,但是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不一定每个人要一样,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想要尽快通过注会考试,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买不到《30天搞定注会考试》这本教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挺过去,然后回头看看曾经的努力,你也会佩服自己,当你经历完了注会考试,你会发现看着其他的考试都不再那么困难。
(三)东奥学员风采:半年一次过六门431分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已于12月27日开始查询,分数既出,结果已定,失败的不沮丧,树立信心重新再来,成功的不骄傲,着手备考下一个科目。对于一次过六门的学员,小编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想要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必须得付出多出常人许多倍的汗水和毅力,以下是东奥2012年注会一次过六门学员经验分享,她的备考经验总结对于2013注会的考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学员姓名:胡丹丹
考试成绩:431
http://d.hiphotos.baidu.com/album/pic/item/42166d224f4a20a4bdb0377191529822730ed0de.jpg
在东奥学习的一些感受:轻松过关一真的很不错,辅导书一定是精而不在多。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反复了几轮,最后做东奥的轻四。
过关经验分享:
这几年,大小的考试也算经历了几场,考研、司考、注会,每次备考的过程中我都在想,过了我一定要欢呼、炫耀、写经验,可每当成功后,喜悦感在几天之内就消失殆尽,回头看看,也只是我的努力有了结果,并不是我天赋异禀或是天上掉了馅饼,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方法,也只有很俗气但又很真实的两个字----坚持。
一、信心
领兵打仗,士气很重要;备战考试,信心必不可少。我也只是一个二流学校的普通学生,毫不出众,但现在成了朋友身边的小考霸,曾一遍遍阅读那些一次通过注会的经验帖,对他们很是膜拜和敬仰,但他们和我和你都是同样的人,不是神,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那么请你放弃;如果曾因考试十次八次没过而备受打击的,也请你放弃,因为有条更好的路在等着你。
二、决心
无论你是报了一科、两科、或是全科,都要抱着必过的决心,如果没有,那也请你放弃,因为没有人是报着玩玩的心态或是试一试的心情就通过注会的考试。给自己以压力,才会有动力。
三、坚持
备考过程的坚持。每个人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谁都会累都会烦,会想休息,在我准备注会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嚷嚷着不想再学习了,头疼的会计、恶心的财管、麻烦的税法。。。你可以去疯去闹去发泄,但在这之后一定不要忘了回到跑道上,因为你要知道,在这个阶段下了跑道一去不返的人很多很多,而我也告诉自己,坚持过这次,你又打败了几万人。
考试进行中的坚持。毫不夸张的说,在我参加的这六门考试中,除了第一科审计有一半多人到场考试,其他的科目几乎就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参加考试,许多考了前面的科目觉得没希望就放弃后面的考试,还有今年的财管,考试的人本来就少,在中途又很多人放弃,说实话,我也曾动了放弃的念头,题不好做,时间不够用,根本没希望,这个时候你就要淡定,会的慢慢做,不会的慢慢编,只要你坐到最后,过的就一定是你。
写到这里,我想送给奋斗在注会前线的朋友们一句话: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说了这么些有的没的大话,接下来说些具体的吧。
1.会计:重中之重!我想有些会计基础的人都知道在注会中会计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注会之根本。在我看来,参加注会考试无论过了哪些科目,如果没有通过会计,就几乎白考。有些人也问过我,是不是按模式把分录背下来,多记些类型题就可以了,当然是大错特错,会计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它的原理,以及它的目的。轻松过关一真的很不错(当然我也不是打广告的)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过其他的,辅导书一定是精而不在多。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反复了几轮,最后做东奥的轻四。我有个小方法,很多人觉得是坏毛病,你不妨试一试,就是看书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先标记下来,不用去急于弄懂或是问人,第二遍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豁然开朗许多,先前标记的有好多你就懂了,如此反复,自己去摸索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许有点像是废话)比起别人告诉你怎么回事要来得深刻得多。当你看了两遍书做了些题,再回过头来好好读教材第一章的知识,如果你觉得能读懂了,那你会计就学的有几分了。
2.审计:很多人都说审计是一本天书,晦涩难懂,内容还多,其实审计的学习没有那么难,我不赞成拉长战线,一点一点像其他科目那样的死扣,看审计一定要快,拿出几天时间来专心快速的把全书看完,把握一下审计这科到底是在说什么是用来解决什么的,最好是看下轻一的知识概况(补充一点,我的辅导用书就是教材加轻一加轻四和两科的课件)。在粗略的看两遍书后,有了总体的把握,就不会觉得学了半天前后不连贯,还是不知道在讲什么,有了底气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
3.财管:又是瓶颈的一科,在没有准备考试前,我曾一度以为财管是最难的一科,但慢慢进入状态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人觉得自己是学文科的,或是理科或数学不好就对这一科很打怵,看着满书的公式和各种图形就把它拒之千里,其实学好财管的前提是一定要学好会计,如果没有会计的基础就贸然看财管,一定到第二章的时候就会被大量的会计科目弄的头昏脑胀而容易放弃这一科的学习。而后面公式的记忆和运用其实和咱们一直学习的数学是一个套路,许多公式它是不需要你去推导,而仅仅是让你知道原理,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怎么灵活运用而已,当然,这个多做题仍然是王道,因为考试时间很紧,几乎不容易做完题,你能准确的多做一道你就多得一分。还有句老话要补充:一定要亲自动手做题算题按计算器,而不能仅仅是看懂就行。
4.
5.经济法:很多人都说这是简单的一科,对它掉以轻心,但是它的通过率历年来都不是很理想,我目前是学法律的,也通过了司法考试,有经济法的底子,所以我也深知,注会的经济法考试难度一点都不次于司法考试的难度,大家都以为这就是纯背诵的一科,那么就错了,在理解上记忆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建议没学过法律的同学要提高重视度。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很薄的一本书,和财管有很大的联系,本以为很轻松,但是我又想错了,注会是不会让任何一科是可以插科打诨蒙混过关的,当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就是好好看书。
最后我想说,过于不过,注会也不外乎是一纸证书,通过了也不代表未来就会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没过也不意味着将来就会一事无成、一贫如洗。最重要的还是要摆正心态,我们学习了就会有所得,存在即合理,总归是一场历练,当然希望大家都能有满意的收获。
(四)备战八个月一次过六门学员许冉冉经验分享
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已于12月27日开始查询,分数既出,结果已定,失败的不沮丧,树立信心重新再来,成功的不骄傲,着手备考下一个科目。对于一次过六门的学员,小编实在佩服得五体投地,想要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必须得付出多出常人许多倍的汗水和毅力,以下是东奥2012年注会一次过六门学员许冉冉经验分享,她的备考经验总结对于2013注会的考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学员姓名:许冉冉
考试成绩:436
在东奥学习的一些感受:凭着自己的感觉买了教材与轻一,再凭感觉觉得计算和习题部分有待加强的,添了一本轻二,其中税法,财管,和战略都买了轻二。
过关经验分享:
我比较啰嗦,比较主观,有时候挺松懈,对自己要求不够苛刻,但是终归过了,现在开个贴巴一巴我这八个月吧。
背景:2010年毕业;专业会计学;专业课基础不好,那个时候都是踩着及格线过来的,有木有。
2012年2月,怒报CPA,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锁定考试的备考的重点是审计与财管,并且决定报辅导班,选择东奥,后来自己算了算时间,一年两门也太熬人了,楼主就不是个擅长打持久战的人,这里再说下,考试时间是10月13日,我觉得我复习了八个月,其实第七个月的状态最好。由于没有什么耐心,于是报了6门。那时候预计9月中旬考试,4月中旬报名。
我简单排了个计划(我的计划基本上得到了执行,所以计划就不单独写了,几乎就是我的执行过程),报名前,熟悉财管和审计,过第一遍。CPA的书,如果没什么基础的人去看它,我的感受是死去活来的,面对自己的各种无知,用一个感觉形容它,对于女生来说,像爬山的最后那500米的海拔,我就是一直在一个我不适应的高度,在缺氧的疲惫的过程中提升。
财管的公式边背边理解,理解不了了还得背,审计老师一直给我强调审计的语言,我根本都找不到北呀,就像在迷宫里,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给自己写一个个的便签,先从小的知识点开始掌握,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以一种工作的思维去设想它,把它想象成我自己的经历,告诉自己这个就是我做过的事情。过完第一遍财管和税法的时候,我发现还剩了一些时间,赶紧想着看看会计,很快的会计也看完了一遍,中注协一直拖延报名,在这段期间我稍微放松了一点点,补充下,一般情况我每天学习9-11个小时,放松的情况下大概是6-7个小时,但是我学习效率不是很高,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大概能有60%的效率我就很开心了。
在中注协拖延的这段时间里,我看了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再看一遍财管。最后报名还在拖着,于是我看了经济法和会计。这里看几乎就是走马观花,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时间不多了,没办法自己啃书,就跟着老师上基础班的课程就是我所谓的看。
我记得报名系统开放的那天,我第一时间注册报名,并缴纳了报名费,420元。报名之后就去网上预购了教材,差不多花了500元。凭着自己的感觉买了教材与东奥轻一,再凭感觉觉得计算和习题部分有待加强的,添了一本轻二,其中税法,财管,和战略都买了轻二,当时对战略的感觉就是完全没有感觉,所以买了一本东奥轻二看看能不能找得到感觉。
自此,我终于迎来了2012年的CPA了。我首先当然把最最关注的各大课程2012年第一讲,关于今年教材变化的地方看了一下,发现难点变化不大,审计精简了不少,想说,不怎么需要调整的,按部就班的继续吧。
虽然此前,会计,审计,财管,已经看过两遍2011年基础班,并且看过一遍习题班,再次啃书的时候,还是很难受很难受(比看课件慢多了),由于进度慢了下来自己很着急,自我感觉那个时候虽然每天也有8-10个小时扑在学习上,但实际的利用率也就差不多60%,可能年纪大了,集中力差了。
因为每位老师都说了教材的重要性,所以我给自己制定了这个看教材的计划,但是最终靠我自己的力量过一遍教材的,也就只有审计,经济法,税法,但是所有的轻一全部看了一遍,并做完题目,轻二税法和财管都完成了。
为了看书,我7点15起床,1点睡觉,晚上保证睡6个小时,最瘦的时候就40.5kg了,顺便减肥了有木有?
下面跟大家巴一巴各科考试难度与复习难度的关系(非常主观)
会计,审计,财管,这三科属于相对难,考卷的整体性也较强,准备的不好,会从整体上败阵下来,这三科考试的程度几乎是等于或者略难于复习的程度。考这三科的时候要有整体感,比如财管试卷的计算题第二题是一道成本会计题目,如果失去了整体性,很可能就会败在这道题目上,耗费了太多时间,后面的题目来不及做。会计也很明显,大题目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的难度高,作业量大的都放在第一问了,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也会导致没时间做别的题。
税法,经济法,战略,这三科相对容易,考试难度反而没有复习难度大,不至于会遇到特别卡壳的题目,只要看了书,就能稳稳当当的把卷子做完。
CPA考试特别细碎,是一个由点汇成面的过程,一道计算题5-6分,考卷中往往是5-6个考点,往往感觉自己是在做5道独立的计算题,考点间的独立性高于连接性。
下面来说说各门课之间的关系。从基础的到高阶的
最不相关的课程就是经济法了,大概就是其中票据法和出纳这个岗位有点相关,证券法里面的发行条件用到了一些基础的财务指标。
其次两门基础课程是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税法可以独立学,因为它不以别的课程为基础,税法学好了,至少会计递延所得税会好很多,与增值税相关的收入确认,采购也不会有问题。税法的作用基本就是这些。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战略部分,独成体系,与大学里面学的管理营销类相关;风险部分内控部分是审计的基础内容,审计里面说道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并进行内控测试,提到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公司战略的后半部分的1/2就在说内控,很多几乎就是应用指引里面的原文。剩下的1/2与我大学时候学过的国际货币学一些相关知识,我这里并没有涵盖,而是说重点,财务风险里面一些计算题是着眼于一些衍生经融产品的计算,这里的计算非常简单,比任何一门我学过的课都简单,考试通常有这里的一道计算题,今年我就遇到了。
剩下的三门顺序是财管,会计,审计
财管相对而言也是独成体系的,如果做过财务工作,本身对财务报表很熟悉,再把这些数据运作起来就相对清晰,有自信点,如果连完整的报表都没看过,直接对付这些数据,可能会觉得很混乱,特别是要处理的信息量相对较大的时候。财管会借助一些线性代数,概率特别是概率的模型,但是这不是重点,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下,财管大部分时候也只是加减乘除而已,只是要处理的数据多。还是同样的例子再说一遍,一道分布平行结转成本法,两个车间,一个产品,先给你6张表,月初在产品,本月投入,月末在产品,现在开始处理吧,给1个小时,我想没有人做不出来,但是考试的时候这样一道5分的计算题按照分值来计算分配到的时间是2.5h*60/100*5=7.5分钟,把自己训练得能在15分钟内完成这道题目的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