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辩论赛
(2012-02-29 20:15:16)
标签:
转载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辩论赛
看到 王君老师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开展了一个小型的班级辩论赛,我也在教学中学习运用。辩论赛的正方观点是:百草园比三味书屋有趣。反方观点是三味书屋比百草园有趣。同学们还不是很懂得要怎么去辩论,部分内容扣不住主题,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学习的热情值得肯定,通过辩论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下文是五班同学们课堂辩论的整理文稿,谢谢黄雅思同学对文稿的整理,辛苦啦!
5班辩论会实录(有删选)
黄雅斯:……我觉得他在那个百草园冬天捕鸟的时候,捕了半天,才捉了三、四只,可能反而是一种遗憾,而不是乐趣。(注:遗憾和乐趣是不是不能相融呢?)
黄碧琪;……在三味书屋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学习中的乐趣,他们能把读书变成很多种方式,然后变得很开心。(注:读书也可以是种乐趣,怎么不是呢?)
龙俊铿:书上有说到当作者得知他要离开百草园的时候,他是向他的“朋友们”,就是蟋蟀们说再见,就感到很不舍。……如果他觉得三味书屋更有趣的话,他根本就不用说再见。(注:拿感情说事,这招高明!)
韩彦:……第十七段他说他在园子里玩,就是说他想念百草园,要不怎么玩得这么入迷。(注:此园非彼园啦,小兄弟!)
何若菁:我认为呢,三味书屋比百草园有趣嘛,因为世界上的东西无奇不有,如果单单是在百草园玩的话,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最终不可能成为政治上学的自强、自立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当时的名人鲁迅了。所以说,我认为在三味书屋浏览书籍,通过书籍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能懂得更多。(注:一句话,没有三味书屋就没有鲁迅,哈哈!)
赖惠仪:我认为三味书屋比百草园更有趣,十七至十九段,有说到他在三味书屋不仅可以自己玩,还可以跟他的同伴一起玩,这样更自由。而且,他还能跟老师一起,老师很少去惩罚他们,最多是瞪几眼。他还可以画画,对自己的画很珍惜、很自豪。他在百草园也有不好的回忆,就如曾经弄坏泥墙之类的。那个捕鸟的过程虽然比较好玩,但是结果却不让人开心,因为他费了一整天的尽,只换来几只鸟。(注:说到一个人玩和有同伴玩的区别,这样才有说服力嘛!)
黄俊杰:我综合起来,是反对反方提到的意见。因为反方提到第九段那里说了对百草园不好的回忆,但是我觉得他是认为进入三味书屋是家人对他做坏事的惩罚,他并不是一开始对三味书屋抱有什么希望的,他认为那种惩罚是一种恐惧。(注:追根溯源)
黄碧琪:……第十一段上写,很认真、详细地描写了那个先生,表现了作者是很敬佩、喜欢这位先生的。(注:终于涉及到作者敬佩的寿镜吾老先生了。)
丘婧瑜:我想补充赖惠仪的意见。第七段他写了捕鸟失败的经历,后面他也写到进入三味书屋也许是因为扔了转头到隔壁家之类的坏事。表明他缺少知识,没有接受一些教育,所以才干了许多调皮事。他到了三味书屋接受教育后,在后园里,就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所以我觉得人是需要知识的。(注:哇,这样解释都行啊?)
杨柳青:……学习嘛,苦乐交织的嘛,学习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乐趣,还有就是跟老师、同学生活也是十分有趣的。(注:要讲讲怎么有趣啊!)
陈栩倩:我觉得鲁迅在三味书屋要开心点,因为在二十一段那里有提到“人声鼎沸”这个词,我觉得三味书屋上课的时候很热闹,有很多人陪鲁迅。还有他在后面也写了同学们读的一些句子,读上去十分搞笑,证明鲁迅很喜欢上这些课。(注:能抓住具体的语句分析,好!)
韩彦:老师,我想问反方的同学们,三味书屋什么有趣?什么有趣呀?(质问有力,女同学你们的观点还没亮出来呢!)
陈栩倩:在三味书屋没有在百草园里一个人孤零零这么寂寞。
黄俊杰:我是来反对陈栩倩,那肯定不止一个人,在文章第四段有提到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所以他肯定不是一个人的。还有呢,我要反对丘婧瑜同学的那个意见,还说扔砖头,那个三味书屋有砖头给你扔吗?(笑声一片)
韩彦:三味书屋是干什么的?书屋当然是学习的,但是他后来说他在书屋那里画画喔。像我们上课不听老师话,就是不喜欢咯。
韩彦:那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呀?如果我们觉得老师上课有趣,我们肯定不会开小差啦。(现身说法)
黄雅斯:……我觉得作者在两个园玩,得到的快乐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很轻易就可以得到的快乐,一个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下得到的快乐嘛。两者相比,我认为三味书屋的乐趣是更加有意义与内涵的。(不比趣味,比意义和内涵,立足点高啊!)
黄碧琪:……我认为作者在读书中也是很快乐的,因为第十六段最后一句有提到作者从三言学到五言,然后到七言,这里用“渐渐”这个词,表明作者是很期待学习的,渴望学到更多知识。(抓住“渐渐”这个词似乎还不如“终于”更好呢!)
老师:你抓住了“渐渐”两个字的感觉,是不是啊。好,你很聪明,真正做到咬文嚼字了。我们的时间差不多了啵。
同学:没关系啦。再加十分钟!(同学们热情高涨呢!)
黄俊杰:大家看到十三段至十五段,上面说了鲁迅问先生那个“怪哉”的问题,但是那个先生脸上有了怒色,似乎是不高兴的,我认为是因为他不想说。课本下面有注释,年龄大的人是不愿意说的。我认为鲁迅是很留意提问老师,老师不回答这个细节的,所以我认为三味书屋是给了作者一种强迫的感觉。(这个例子很好啊!)
丘婧瑜:我发现了一个很详略的地方,就是他写百草园只用了八段,而写三味书屋却用了十六段。我认为作者是因为喜欢才写得多,没有那么喜欢的就写得少。(有点强词夺理啊!)
张峻耀:但是写三味书屋的每一段都很少字呀,两、三个字就一段了,而写百草园的一段就用了十多行。(看,马上就被反驳了。)
老师:好了,我们时间差不多了。
同学们:没有啊,老师继续。(热情在燃烧)
老师:要下课吃饭了喔。
同学们:不吃!
老师:好,延长五分钟,抓紧呀。(老师被拖堂了)
陈栩倩:我反对张俊昭的意见。他妈妈把他送到全程最严厉的老师那里,肯定是希望他学好。不然我们干嘛要考进聚贤,随便选一间中学就行了。之后如果说读书乏味的话,那为什么他之后要写那么多关于三味书屋的趣事呢?他可以直接写书塾的老师对他有多差。(设身处地)
丘婧瑜:我反对刘璟亮反对我的意见,他不是说作者后面写了自己有多惨吗。这样才能反衬书屋是有多好。而且三味书屋在书上有插图,而百草园没有插图。(这都行,算不算强词夺理呢,哈哈!)
后记:被同学们要求“拖堂”的感觉是很幸福的,因为看到了他们沉浸在思考中的迷人魅力。有人说“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我相信那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