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的语言活动是学习绕口令,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瓦打马》一首具有故事情节的绕口令,生动有趣的描写了瓦片和马在路上相遇的情景故事中“瓦、马”
两个字的发音特别容易混淆,且难以掌握。为了使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发清字音,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 故事引入法。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以马的口吻,和幼儿对话:“小朋友,我是可爱的马,你们喜欢我吗?我想和你们交朋友,为了表达我的诚意,特意准备了一首好听的绕口令,你们想听吗?”先让幼儿对故事进行理解,然后我再从故事中去提炼出绕口令,这样孩子理解起绕口令来就比较容易了。
2.教师示范法。
我以最快的速度给幼儿表演了绕口令,幼儿欣喜若狂。
3. 教具演示法。
为了区分wǎ,
mǎ,并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的内容。在学习绕口令的过程中,我也准备了不少的教具,实物图片、背景图等等,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出示图片的形式不仅让他们认识了汉字,也更轻松、简单的学会了绕口令。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绕口令,我把绕口令以象形文字的方式写在黑板上,又结合形体语言,逐句带着幼儿一起来做,这样一来,枯燥的绕口令教学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表演方式,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的高。
4.肢体表演法。
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为了检测幼儿的学习效果,我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只做好口型不发音,幼儿个个瞪着小眼睛,个个争先恐后猜出我检测的内容。一番表扬之后,他们把头抬的高高的,像一个个凯旋而归的小将军。后来,我和幼儿一起用肢体语言,表演这首好听的绕口令。这样一来,绕口令又变成了一种表演。
在这几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的学习不单单是指幼儿只要听或是看就能学习到了,新课程指出幼儿学习应多种感官进行参与,不仅要听、看、说还需要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多种感官共同作用于幼儿,使得幼儿对所学习的内容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掌握的也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幼儿学习绕口令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在一遍遍的练习中逐渐不感兴趣了,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幼儿来学习,如请个别幼儿表演,下面的幼儿念绕口令等,这样幼儿就不会觉得枯燥,课堂气氛也会更加生动有趣。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多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2年3月1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