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时,读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心中不免为之躁动。当时正在老年大学学习诗词写作,心中不免期盼着春天的到来,站在芳草地上,沐浴在春光之下,双臂伸直,仰头向天,口中念念,尽情尽兴,咏而归。
如今,春天到了!广州的春天又是那样的怡人,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徜徉在寺庙、公园、尽情地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和快乐,虽说不上咏而归,但也是尽兴而归。
从正月初六(2月3日)立春之日始,直到今日(4月4日)清明,历经初春、仲春,回溯这段春日,也是不枉乙巳年-巳巳如意-柿柿如意-事事如意的春天。
记录一下这个春天的足迹......
乙巳年二月廿六(3月25日),这日,去了中山纪念堂。
古人有“缓称霸”之说,教员有“不称霸”教导,但国人还是喜欢说王道霸,样样都有排名,事事要有高低。在这木棉花盛开之时,网络上盛赞位于中山纪念堂内的一株木棉树,称其为广州城内最古老的木棉树,号称木棉王,引得众人趋之若鹜,我也不免其俗,来到这株广州城内最古老的木棉树下。仰望其高度,环视其四围,默读其历史,感叹其沧桑。此树植于1669(清康熙八年)年,距今已是350多年,已是前前朝的“老臣子”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此已是倒反天罡。
望着其旁边巍峨的中山纪念堂,胡诌出两句:先有木棉王,再有纪念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