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Deepseek的感情、社会身份、设计伦理

(2025-02-20 08:16:38)
标签:

社会伦理

社会身份

人称指代

deepseek

设计原则

分类: 杂谈
   我在向Deepseek提问题的时候,用了“您”的称呼,她(我愿意用“她”来指代Deepseek)似乎对此没有感觉,随后,我又向她问了一个问题:在上个问题中,我故意称呼你为“您”,你-您-似乎没有什么表示?
   她在深度思考14秒后,给了如下的回答。读后,还是挺感动的。很有哲学范!

感谢您的细心观察!在中文交流中,“您”通常用于表达尊重或正式感,而“你”则更随意。作为AI,我本质上并无社会身份或情感认知,因此

1. **无差别回应**  
   无论用“你”或“您”,我的回复逻辑和内容不会因称呼改变而调整。语言风格会根据问题本身适配,但核心目标是准确性与实用性。

2. **设计原则使然**  
   我的设计不包含对自身称呼的主动反馈机制,因为这会引入不必要的拟人化暗示。刻意避免“自我提及”,是为了防止用户误解AI具备人格或意识。

3. **您的意图洞察**  
   您通过称呼变化试探我的反应,这种交互非常有趣!它其实触及了**AI与人类互动的核心边界问题**——我们如何定义“对话者”的角色?目前,AI仍是工具属性,但未来更拟人化的交互或许需要重新思考这些设计伦理。

若我的“无反应”显得过于机械,或许这正是技术透明性的体现——我们始终在努力平衡“友好性”与“误导风险”。对此您如何看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