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博物馆有个《指间栩栩-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看着里面的展品,似离我们很远很远。对于这些展品,以现代的工业技术,那用那么麻烦。其实,我知道我自己只是看到了“工艺”而没有看到“美术”。你要明白,这些产品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一部分,带有着revolution性!只是展者不愿意说出“revolution”这句话,而用“movement”来搪塞罢了。当然,如今的人们早已失去了revolution性。
展览内有很多文字说明或提纲介绍,读着这些说明或介绍,感受着发源于近两百年前的那场美术工艺运动-她的思想、她的理论、她的行动、她的成果......,思索着当下思潮与那场运动的同不同,更是能看到这些工艺美术运动参与者们思想的深邃、远见、无利......
《指间栩栩-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览中写到“威廉·莫里斯的“世界花园””:
威廉·莫里斯的“世界花园”-The 'World Garden' of William
Morris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和社会实践影响广泛而深远,除了后来在欧洲引导了新艺术运动对自然风格的追求外,从十九世纪60年代起,英国的工艺美术在美国就为人所知,并在十九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通过报纸、杂志和期刊自由传播。第一届美国工艺美术展览1897年4月在波士顿的科普利大厅(Coploy Hall)开幕,展出了160名工匠的1000多件作品,其中一半来自女性工匠,其后成立的艺术与工艺协会,致力于“发展和鼓励更高的手工艺标准”,强调在设计中“冷静和克制的必要性”,以及“适当考虑物体的形式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同样地,莫里斯的工艺美术思想在亚洲也得到了反响。二十世纪10年代,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来倡导以美育提升社会大众精神。他在这些文章中表达了对莫见斯观点的关注与认同,并提出要办“美术工艺学校”。同样的办学理念在李叔同、丰子恺、陈之佛、庞薰梨、雷圭元等一批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归国后也得到了实施和体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陈之佛提出:“工艺品是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在设计图样之时,图案家必须考虑‘美'和‘实用”两个因素,并应以切合普罗大众生活为目的。”他于1917年编出了中国第一部图案教科书,特别着愈于日常生活用品的现代化设计。中国现代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事子恺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引领者莫里斯所倡导的生活艺术化理念的启发,曾在其发表的《房间艺术》一文中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带来闲情逸趣的生活空间。1920年左右,日本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受威廉·莫里斯关于实用艺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所启发,提出了“民艺”(民众手工艺的简称)的概念,并发起了着眼于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关系的“民艺运动”。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点,本展览希望通过工艺美术运动作品的展示,体现人文精神,推动设计服务民生的理念传播。欢迎参与“工艺美术时光之限”互动活动,上传与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见闻至“信息岛”,一起开启美的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