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参观唐国安纪念学校、唐国安纪念馆小记
(2016-04-11 23:06:27)
标签:
历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参观唐国安纪念学校、唐国安纪念馆小记
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唐国安是留美幼童之一,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为后来闻名遐迩的清华大学的奠基立下汗马功劳。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先生,他与唐家湾的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留美幼童)并称“三唐”。唐国安不但是唐家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珠海人的骄傲和自豪。
唐国安纪念学校位于先生的故居鸡山村,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清华科技园毗邻而居。为纪念国安先生,大力弘扬、传承唐先生办学兴邦的精神,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提升高新区基础教育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珠海高新区党委、管委会及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09年着手设计和建设,2010年8月竣工,2010年9月1日正式迎接第一批学生。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清新典雅的校园文化,朴实有礼的学生群体让短暂驻足的我们印象深刻。
唐国安纪念馆与唐国安纪念学校一墙之隔,古铜色的外墙建筑格外醒目,柱型拱门结构抢人眼球,“唐国安纪念馆”几个白色打字赫然入目。步入其中,只见广场中间立有先生的全身坐像,神情怡然,若有所思。故居按原貌复原安放在纪念馆旁。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目光炯炯,平视远方,仿佛饱含着对清华园的深深眷恋和对师生们的悠悠期盼。
参观期间,我为老师们现场讲解,简要介绍了唐国安先生短暂的一生,高度评价了先生肇造清华之功,庚款留美之功,誉之为“容闳第二”。 二十世纪初,唐国安、唐孟伦等主持派遣晚清三批庚款留美生,为民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国安送往美国的留学生中后来群星璀璨: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胡适;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语言学家赵元任等皆在此列,唐国安因此被誉为“容闳第二”。
论私交,唐国安和唐绍仪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事,还是同宗同辈的叔伯兄弟,要想在内阁政府中谋个一官半职,不无可能。但他无意谋官,甘愿留在清华,独自主持校务,积极筹备复校。不久清华复学,他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清华学堂更名清华学校,他出任第一任校长。他改革学制,解决经费,谋划长远,扩充校园,“开清华百年之基业”。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因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他是我国第一个累倒病逝于任上的大学校长。也是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位病逝于工作岗位上的校长。最令人感动的是弥留之际,他上书朝廷,自请辞职,并推荐有能力的继任者接任校长,担当大任。
展览分为西学东渐(香山故地、梦幻家园、濠镜风雨、风气得先)、负笈美国(留学之父、幼童出样、融入美国、天朝之子、黯然回国)、蹉跎岁月(初入北洋、通译生涯、投奔开平、飘蓬乱世)、艰辛报国、(青年会正、初露锋芒、辣手华章、涉足外务、禁烟扬名)、庚款留美(庚款兴学、游美会办、京沪考训、重返美邦),奠基清华(学堂伊始、清华校长、固本强基、进德修业、唐周风范、精神传承、中外共缅、清华祭奠)、好人回家七部分。另有唐国安简介、前言、结束语。此外,展览最后还辟有清华大学的简介,包括院系设置、历史沿革、、清华历任校长、书记、知名校友(紫色脊梁、星河璀璨)。
展览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近代留学史尤其是容闳倡导的留美幼童和唐国安倡导的庚款留美两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事件。
校长国安,开清华百年之基业。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