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基于巴林特小组的教师心理成长行动研究》方案

(2016-05-23 11:24:49)

附件1

A

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

 

 注:本课题为区重点课题,感谢陆春凤老师的支持。巴林特小组将成为工作室未来的重点工作项目。

 

 

 

 

课题名称 基于巴林特小组的教师心理成长行动研究

课题类别                            

负责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

二○一六年制

 

填表说明

1、         请用墨水笔填写此表,也可打印填表。

2、          本表分AB两表。AB两表请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A原件一式1份。

B一式2份。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名字或有申请者背景的材料,否则作废。

3、          课题类别:(1)教育理论;(2)教育心理;(3)学校教育管理;(4)班主任教育;(5) 幼儿教育;(6)学科教学(注明学科);(7)(8) 综合;(9) 其它;

4、         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限报1人。

5、         表格中篇幅不够,可加页。

6、         本表按规定时间报送至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科研部406213室。  联系电话:6296029    6296020

 

 

 

 

 

 

 

 

课题负责人

姓名

钟木荣

主要科研成果(论文、论著)

性别

1、参与编写2004版广东省高中心理教材。2、论文《家庭治疗技术在网瘾干预中的应用》发表于《好家长》20155期。3、论文《心理老师在学校危机干预中的操作》发表于《资治文摘》20158期。

年龄

47

学历

本科

学位

学士

职称

中高

所在单位

拱北中学

职务

教师

电话

8287220

手机

13809231887

电子邮箱

842592121@qq.com

课题组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工作单位

梁波

52

本科

中高

拱北中学

陈志军

41

本科

中高

拱北中学

张文浪

30

本科

中高

拱北中学

杨冬帜

42

研究生

中高

拱北中学

赖秋娜

28

本科

中一

拱北中学

拱北中学各年级班主任(36人)

拱北中学

拱北中学家庭教育委员会

拱北中学

香洲区心理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18人)

香洲区各中小学

 

 

 

 

 

 

课题论证

1、研究目的、意义

    本研究有三个重要目的:一是将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运用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教育案例聚焦于师生关系的互动模式,促进教师心理成长,进而改善学校教育的心理环境;二是钟木荣心理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各中小学)通过观摩和亲自参与巴林特小组,掌握相关技术,并在各自学校推广;三是探索巴林特小组运用于教育关系的技术设置和其他可能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拱北中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巴林特小组,促进老师心理与教育能力的成长,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

    2)香洲区心理工作室的成员通过观摩和亲自参加巴林特小组,促进自身心理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3)香洲区心理工作室的成员通过观摩和亲自参加巴林特小组,学习和掌握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技术,并在各校推广。

    4)探索教师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设置,积累相关经验。

3、研究方法和过程

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2)案例研究。

研究过程:(1)建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巴林特小组,心理老师观摩。(2)建立区心理老师的巴林特小组。(3)研究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设置。(4)对在巴林特小组呈现的案例进行研究。(5)成果推广。

 

 

 

4、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巴林特小组创立于1949年,是一种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最先用于改善医患关系,后来逐渐运用于其他领域,近年来一些学校采用该项技术来改善师生关系,但未见有规模的研究和成熟的技术发表。

本研究希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本校老师心理的实质性成长以及师生关系改善带来的教育进步,二是本区心理老师在技术和心理上的双向进步。

5、课题的应用、推广价值

    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早已得到学界公认。巴林特技术作为推动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立足于本校,向全区推广;立足于师生关系,向亲子关系和朋辈关系推广。

课题计划

课题组分工

    1、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和运行。

2、拱北中学学生处负责本校教师的组织和后勤保障。

3、拱北中学各年级负责组织各自的巴林特小组,及相关的教育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4、钟木荣心理工作室名师团队负责工作室成员的组织、学习和心理咨询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课题计划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班主任小组、心理老师小组

实施阶段:班主任小组、家长小组

结题推广:老师同质小组、朋辈小组

巴林特小组的设置

案例报告

案例报告、论文

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202012

 

 

教育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论文、技术设置

经费开支项目

资料费、劳务及咨询费、调研差旅费、成果出版及印刷费、

小型会议费、成果鉴定费、

计算机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其它

经费预算

 

 

 

每年10000元,共50000元。由区名师工作室经费支出,不足部分由学校教育经费补足。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领导签名

单位(盖章)

    

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意见

 

 

 

 

签名

(盖章)

 

 

 

 

 

签名

(盖章)

 

 

 

 

 

 

 

 

 

 

 

 

 

B表(不得出现申请者名字或申请者背景                                    

 

学科类别:教育心理

课题名称:基于巴林特小组的教师心理成长行动研究

一、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指待研究主要问题的具体化)以及预期成果要达到的目标。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以内。

1、选题。

1)核心概念:巴林特小组

巴林特小组由迈克.巴林特1949创建,开始主要用于医生的团体训练,目的是通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效果,基本思路是:病人不仅对药物本身有反应,而且对医生这个人,以及医生带来的人际氛围有反应,所以积极的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有显著意义。

后来发现,巴林特小组用于改进师生关系更加有效,因为师生关系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比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要大得多,即:学生对老师这个人(对学生的态度和接纳程度)的反应比对老师的教学本身的反应要大得多。在巴林特小组中,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自己的感受,这两种机会,对于教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巴林特小组建基于现代客体关系理论,有成熟的操作模式。由515个教师组成,每次由一个教师报告他在工作中感到困难甚至陷入困境的案例,小组成员按特定的程序探讨在这个故事中起作用的因素以及相关谜团,全程聚焦于师生互动的深层心理动力,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链接。小组提供一个安全专业的环境,不仅是报告案例者获益,其他所有成员也会被触动,在反思中有所收获。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巴林特小组是一种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最先用于改善医患关系,后来逐渐运用于其他领域,近年来一些学校采用该项技术来改善师生关系,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但未见有规模的研究和成熟的技术发表。

本研究希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本校老师内心的实质性成长以及师生关系改善带来的教育进步,二是本区心理老师在技术和心理上的双向进步。

2、内容

1)基本思路

①建立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巴林特小组,促进老师心理与教育能力的成长,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

②香洲区心理工作室的成员通过观摩和亲自参加巴林特小组,促进自身心理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③香洲区心理工作室的成员通过观摩和亲自参加巴林特小组,学习和掌握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技术,并在各校推广。

④探索教师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设置,积累相关经验。

2)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及预期成果

 2016年上半年,建立本校初一级班主任巴林特小组。邀请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科周翔主任主持。每周活动一次,共8次,每次2小时,分别由两位班主任报告案例。区心理工作室成员观摩和学习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方法。

预期成果:

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设置。

班主任的心理成长及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2016年上半年,建立本校家长巴林特小组,由本课题主持人主持,区心理工作室成员观摩。

预期成果:巴林特小组在家长团体中的应用,心理老师的操作性学习。

2016年下半年,建立心理老师巴林特小组,主要由区心理工作室成员组成,邀请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科周翔主任主持。每周活动一次,共12次,每次2小时,分别由1-2位心理老师报告案例。

预期成果:心理老师的成长,心理咨询案例的督导、总结与反思。

20172019年,本校继续开展老师、家长的巴林特小组,尝试开展学生同质性小组;其他学校的心理老师尝试在各自学校开展不同对象的巴林特小组。

预期成果:本校老师的心理成长;各校心理老师的心理与技术双向成长;巴林特小组在各校的推广应用。

2020年,结题与成果推广阶段。

预期成果:结题报告、教育案例报告、心理咨询督导案例报告、论文。

3预期价值

本课题将巴林特小组系统地引入教育领域,在实践上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老师心理成长引起的教育态度、行为和方法的改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客体关系链接。

 

 

 

 

 

 

 

 

 

 

 

 

 

 

 

 

 

 

 

二、完成项目的可行性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参与哪些研究课题,是否已经完成?已发表哪些相关成果,相关成果的评价情况(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已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1、课题主持人课题研究经历及成果

     1)主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学校危机干预的运作机制与校本课程开发》,已结题。论文《心理老师在学校危机干预中的操作》发表于《资治文摘》20158期。

2)主持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生网瘾干预的家庭治疗模式研究》,已结题。论文《家庭治疗技术在网瘾干预中的应用》发表于《好家长》20155期。

     2、课题主持人的巴林特小组学习经历

     本课题主持人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学习巴林特小组技术两年,并有完整的带领小组经历。

     3、外聘专家

     本课题特聘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科周翔主任为专家,指导本课题的实施,并亲自带领心理老师的巴林特小组、示范性带领班主任的巴林特小组。集指导与教学于一身。

     4、本课题列入本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学校将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大力推动其实施。

 

 

 

 

 

 

 

 

 

 

 

 

 

 

三、研究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20163-12

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技术与体验

论文

2

2017-2019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案例督导反思

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案例督导反思

案例报告

3

20201-12

结题论文

论文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预计字数

最终成果

2019

心理教师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技术与经验

论文

6000

2020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巴林特小组的操作技术与经验

论文

6000

四、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1

资料费

1000

5

劳务及咨询费

30000

2

调研差旅费

5000

 

6

成果出版及印刷费

5000

3

小型会议费

3000

 

7

成果鉴定费

2000

4

计算机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3000

8

其它

1000

申请资助经费(元)

10000

 

自筹经费(元)

40000

经费合计(元)

50000

 

经费年度预算

(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