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印象之--火笼

(2012-10-21 17:31:07)
标签:

怀旧

故乡

随笔

文字

心情

分类: 秋洄故园

http://s10/mw690/a2304bf7tcc8e77b39639&690

http://s13/mw690/a2304bf7tcc8e7c851fcc&690
http://s11/mw690/a2304bf7tcc8e7ab9431a&690

 

(注: 图片来自网络)

    儿时记忆里,冬天总是非常寒冷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大清早, 还没起来,被窝里已瑟瑟发抖;窗外瓦顶上,白皑皑的一片霜;刚一张口,呼出一条白柱子;昨夜小木盆里的半盆水,今早已结成冷冷的薄冰;屋檐下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象极了一只只倒挂的玉箭,掰一根放在嘴里,竟有了一丝淡淡的甜味;对着如鸡蛋黄般的朝阳,冰凌竟有了黄玉般的温润。。。

  

    如此寒冷的冬天,却没有多少御寒的东西可供选择。橡胶热水袋,已是很不错的选择了。小镇多数人家当时是烧柴的,柴从山上砍,松木衫木杂木,应有尽有;家家都有黄泥和砖头垒的灶,前后各一个大灶,火生于前灶之下,热气可直通后灶;前灶煮饭做菜,后灶常加入冷水,一餐饭做完,冷水也变成热水了,可用于洗脸洗脚洗澡,省事又环保。烟囱连着后灶,最底端通常会留个方形大孔,方便有时柴火不干,可放在此烘干。这些设计非常巧妙且实用,你不得不惊叹祖先的聪明才智了。柴火烧尽,便留下许多火红的木炭,这时火笼便派上大用场了。所谓火笼,是指一种冬天用于取暖的器物, 形状如灯笼,底部是个大瓦罐,放置于竹蔑编成的圆形罩子里;火笼有大有小,大的整个是圆形,底下竹蔑较密而顶上的很稀疏,主要用于烘烤衣物, 尤其是婴儿的衣物。冬天气候不靠谱,几乎家家都备有至少一个大火笼。有婴儿的家庭,甫一进门,就可闻到小孩的尿臊味儿。小的火笼则在圆形罩子上部加了一条长条的竹把手,方便随手提在手里。老人小孩最喜欢提在手上,到处逛荡。 把烧红木炭放入瓦罐,上面盖上炭灰,保温一晚毫无问题。

 

    老人最喜寻一段墙根儿,有太阳可以直接照射到,摆上一只小木凳,就着冬日暖暖的阳光, 拢上袖口,半截手上拎着小火笼,讲讲今年的收成,计划一下来年该种点啥;主妇们则聚在一块儿,谈谈家常里短,蜚短流长,鬼怪故事,儿女婚姻, 话题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 而手上一例没闲着,有互相帮忙着拆旧毛衣的, 有忙着赶打新毛衣的;有帮新婚丈夫织围巾的,也有帮老伴儿补毛裤的。 幸福如同这冬日的和暖阳光,简单,真实,触手可及。小孩则如刺猬般挤成一团,相互用着尽儿, 往墙角挤,嘴里发出“呵呵”的声音,墙边一溜是他们放下的小火笼,在阳光下静默着。有时游戏过了火,便有人故意发狠力,有人被挤在墙角嗷嗷直叫,如受伤的狼;有人擦在墙角或跌倒在地,破皮流血;有人不小心摔在小火笼堆里,小火笼倾斜,瓦罐破裂,炭火炭灰撒了一地。主妇们便急急起身,有收拾满地打滚的小火笼的, 有搂紧受伤小孩检查伤口大声安慰指责的;有抡起大巴掌教训顽皮猴子的,喧嚣声如海浪,击打得墙头觅食的麻雀惶惶然逃窜,啾啾声不绝耳。。。

 

    寻常日子里,我们上学总是带着小火笼的,大多数同学的棉衣穿起来象风衣,甚至还有小男孩穿在里面的棉衣露出一段红花,很明显他们的棉衣都来自他们的哥哥姐姐,家里的经济无法让他们总能穿上合体的衣服,有总聊胜于无。而小男孩下意识地总拉短外衣去遮闭长棉衣里随时露出的花图案,象是一只鸵鸟只顾着把头埋在沙堆里, 顾上头却顾不上尾巴了。课堂上,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有同学把脚放在小火笼上烤,不经意间从袜子的小破洞露出冻得发红的脚趾头,有碍观瞻也就罢了,偏偏那熏人的臭味让人无法忍受,人人掩住口鼻,而老师开始全城大搜捕了。熬到课间操,大家不情愿地拎着小火笼,排好长队开始做操, 边做边把小火笼夹在两腿间或放在屁股后头,随着动作幅度越来越大,一人那过长的后衣摆不知什么时候已悄然滑落到小火笼的炭火里,烟开始冒出,越来越大,如被击中尾翼的飞机,曳出一道浓烟,在声声惊叫中向大地急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