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汤姆斯杯冠军及由来

标签:
羽毛球汤杯男团 |
分类: 羽毛球 |
汤姆斯杯赛
http://s9/middle/a22e6ee9tc241da60a2d8&690
在1939年的一次国际羽联理事会上,时任国际羽联主席的乔治·汤姆斯(George Thomas)指出,组织全球羽毛球比赛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次会议上决定将举行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比赛,汤姆斯提出向这一世界性比赛捐赠一只奖杯,因此将此杯命名为“汤姆斯杯”。
汤姆斯杯高28厘米,包括把手的宽距为16厘米,由底座、杯形和盖三部分构成,在盖的最上端有一个运动员的模型。此杯的前部雕刻有这样的词句∶“乔治·汤姆斯·巴尔特于1939年赠送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组织的国际羽毛球冠军挑战杯”。据说此杯在伦敦用白金铸成,当时价值5万英镑。
汤姆斯的全名为乔治·汤姆斯,曾是英国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多次获得英国羽毛球冠军。他曾连续4次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9次男子双打冠军,6次混合双打冠军。他21岁开始获得冠军,并且年年有冠军入帐,他最后一次拿冠军时已41岁。1934年7月国际羽联成立时,他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
首届汤姆斯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推迟至1948年才举行,当时有1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比赛。汤姆斯杯为流动杯,每次比赛的冠军队将“汤杯”带回本国,保留至下届“汤杯”比赛开始。因此,汤姆斯杯比赛又称为“国际羽毛球挑战杯赛”。
从1984年起,此赛事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比赛分为预赛、半决赛和决赛三个阶段,从决赛前年的11月1日到决赛年的6月30日止进行。6支在相应区域进行半决赛而出线的队伍加上直接进入决赛的东道国和上届冠军共8个对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如果东道国也是上届冠军的获得者的话,那么在半决赛中要出7个队进入决赛。8支决赛队伍分成两个组比赛,以赢得分数多为胜利。如果分数一样,以赢得场数多排在前头。所以小组赛要比完5场。如果场数、局数仍然一样,就采取抽签的办法决定名次。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伍需在赛前14天选出4到10名运动员,按照当时的世界排名,列出第一单打、第二单打、第三单打、第一双打、第二双打及替补的运动员名单。每名运动员最多只能参加一场单打和一场双打比赛。绝对不允许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担任后位单打或双打比赛任务。在1996年此项赛事参加国和地区已达56个。
在已举行的21届比赛中,印度尼西亚11次捧杯,马来西亚5次得冠,中国5次获金。
汤姆斯杯比赛过去采用九场五胜制,即五场单打,四场双打,分两天进行。1984年后比赛办法改为五场三胜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进行),即三场单打,两场双打。比赛排序有6种,其目的是保证参加两项比赛的运动员起码有30分钟以上的休息时间。
6种排序如下∶
(1)1单-2单-3单-1双-2双
(2)1单-2单-3单-2双-1双
(3)1单-1双-2单-2双-3单
(4)1单-2双-2单-1双-3单
(5)1单-2单-1双-3单-2双
(6)1单-2单-2双-3单-1双
在双方没有兼项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按照第一种排序进行。在预赛和半决赛中,采用第一种第二种排序。在决赛阶段选择第三到第六的排序。
届数 |
决赛时间 |
国家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1 |
1949年 |
英国-普雷斯顿 |
马来西亚 |
|
丹麦 |
2 |
1952年 |
新加坡-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
美国 |
3 |
1955年 |
新加坡-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
丹麦 |
4 |
1958年 |
新加坡-新加坡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5 |
1961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印度尼西亚 |
|
泰国 |
6 |
1964年 |
日本-东京 |
印度尼西亚 |
|
丹麦 |
7 |
1967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马来西亚 |
|
印度尼西亚 |
8 |
1970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9 |
1973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印度尼西亚 |
|
丹麦 |
10 |
1976年 |
泰国-曼谷 |
印度尼西亚 |
|
印度尼西亚 |
11 |
1979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印度尼西亚 |
|
|
12 |
1982年 |
英国-伦敦 |
中国 |
|
印度尼西亚 |
13 |
1984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印度尼西亚 |
|
|
14 |
1986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中国 |
|
|
15 |
1988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中国 |
|
马来西亚 |
16 |
1990年 |
日本-东京 |
中国 |
|
马来西亚 |
17 |
1992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马来西亚 |
|
印度尼西亚 |
18 |
1994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19 |
1996年 |
中国-香港 |
印度尼西亚 |
|
丹麦 |
20 |
1998年 |
中国-香港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21 |
2000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印度尼西亚 |
|
中国 |
22 |
2002年 |
中国-广州 |
印度尼西亚 |
|
马来西亚 |
23 |
2004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中国 |
|
丹麦 |
24 |
2006年 |
日本-东京 |
中国 |
|
韩国 |
25 |
2008年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中国 |
|
韩国 |
26 |
2010年 |
马来西亚-吉隆坡 |
中国 |
|
印度尼西亚 |
27 |
2012年 |
中国-武汉 |
中国 |
|
韩国 |
28 |
2014年 |
印度-新德里 |
日本 |
3:2 |
马来西亚 |
29 |
|
|
|
|
|
3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