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亳州肖飞
亳州肖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2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19-06-19 06:23:56)
分类: 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下两册古文多散见于各单元,多为的叙事或说理类文章,《陈太丘与友期》《河中石兽》《孙权劝学》《虽有嘉肴》等,他们篇幅大多极为短小。八年级上册开始出现两个古诗文单元,第五单元收入的多为记、铭叙事说理说明性文章在题材上和七年级的课文有一定的衔接,第六单元收入的文章题材上与之前有了明显的不同,由叙事说理进入到了写景抒情或叙事写景的领域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九年级上册第单元古文单元的第四课,作者明朝张岱,是明代山水小品的扛鼎之作,既有明小品文的普遍特征,又有作者极其鲜明的个人情怀。它篇幅短小语言洗练,在叙事、写景抒情方面第六单元其他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观潮》相比很大的区别,也有很多值得鉴赏、借鉴的地方文中展现的古代士子眼中独特山水和情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也有一定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高段和七年级的文言学习和积累,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本文的字面意思不会存在什么障碍,但是因为本文特殊的文体特质和文化背景,绝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情感体验基础以及同类文章的阅读经验,所以未必能体会本文的写法和内涵

(必要时学生的兴趣和问题学情调查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至背诵课文积累本文涉及的文学常识,作者、朝代及代表作,出现重点实词、更、拏、、白、客等,重点虚词、而、及等。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描绘的山水,体会作者的情怀

2、 过程、方法:疏通文字——熟读文章——理解内容——想象风景——体味情味”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归纳提炼本文“不叙常事、不绘常景、不抒常情”的写作特点,尝试以标准来评价作文,或进行写作实践。

3、 情感、态度:能体会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能感受作者古人“天人合一、浑然忘我”的赏景境界、并深切领会古代士子的故国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初读,积累文学常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10分钟)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明朝张岱的山水小品《湖心亭看雪》。我们一起文章题目和涉及作家作品常识的注释一读一遍

请大家把注释一中作品的出处、作者的姓名及朝代、作者的代表作品等重要信息圈划下来并加以记忆。

在学习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请大家把预习中认为在读音、书写、释义上有困难的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参考。下面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标注在课本上。

:好,下面大家一起把这篇文章准确的朗读一遍。

:大家刚才的朗读,多了现代人的爽利少了古人温文尔雅气韵。我们尝试放慢一点语速再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每位同学试着翻译一句。开始

 

 

第二环节——再读,初步了解明清小品文的文体特征,读出故事,感受景致。(15分钟

:《湖心亭看雪》篇幅短小,属于明清小品文,选自陶庵梦忆。至于写作缘由,张岱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这样写道——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陶庵梦忆自序

(读

:《湖心亭看雪》究竟写了怎一件往事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用古文把它们连贯地表达出来看谁写得最完整,最连贯。

崇祯五年十二月,某日更定,余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意金陵同饮三大白而别及下船,舟子谓金陵客痴似余。(示例)(读)

:明清小品文强调文章新奇,张岱此文可见一斑,在这件往事中,大家觉得新奇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引用原文)

 :看雪时间新奇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 读)

 :看雪地点新奇

 湖心亭读)

 :看雪过程新奇

 “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

:作者选择记叙的这段经历在一个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天气,一个特别的地方,不经意遇上的特别的人。我们这些特别之处用四个字概括,可说“不述常事”本文一大特征

 

:上课之初我们提到本文属于什么体裁?能具体一点吗?……对山水小品!本文了怎样的山水?请大家找一找原句。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

:这句中最重要是哪个字?

:是什么意思?

断绝消失,没有……

这是从哪一个角度写大雪的

听觉。

能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环境……

“空寂”最妥,空旷寂静,既形,又无声。

:还有其他的写景句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读)

请问后一句是实写吗?请问作者在哪里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致?

对,天上。这种从眼前景物中突然跳脱出来处于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在写景名作中经常出现,之前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也有一句。这种观景境界在文学中叫做“忘我之境”,属于观景写景的最高境界

:这两句描绘环境给人怎样感觉,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注意赏析关键字词。(四人小组讨论,选择一小组公认最棒写在黑板上)

:寥廓(空旷深远、冷清冷落)飘渺(高远空旷、渺茫难寻、渺远(遥远)、深沉(幽深、朦胧(看不分明、混沌、苍茫(广阔无比、模糊不清)、梦幻(梦中的幻境,不真实)……

大家觉得这样的景致是我们生活中或平时作文中常去关注或表现的景致吗如果套用本文第一大特征的表述格式,我们可以把第二大特征概括……,很好,“不绘常景”。

 

 

第三环节——深,分析人物言行及关系,领会作者文中表现出的情绪情感精神气质,认识“性灵”对小品文的决定作用,学习在文章中巧妙运用旁人形象。(15分钟)

“独抒性灵是明清小品文最重要的特征。“性灵”就是作者的精神气质、性情思想、情绪情感。《湖心亭看雪》中哪一个字最能形容“湖心亭看雪的张岱

:什么意思?

”“精神失常”。

舟子低声地:别说相公你傻,还有两个比你傻的!”?

:应解释为“痴迷、入迷极度迷恋”。

”,如果放在形容词后一般作介词,表比较,说明程度更甚,解释……更……

:本句应解释为“舟子低声地:别说相公你痴情于西湖山水,还有比你更痴迷于此

:你认为舟子此话说得对吗?

:对(比张岱岛更早,结伴而来,且带着小童、边烧酒喝酒……

:你觉得张岱遇见两位金陵客,他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的,有山水遇知音,有着一丝欣慰。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西湖梦寻(明•张岱

感伤的虽遇知音,但转眼东西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都有道理,可以说是复杂的情绪。 

:张岱为什么以舟子和他说这段话收束全文呢?

你认为张岱当时听到舟子这番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在舟子这个旁人看来,知张岱遇见了知音,可在张岱听来不会喜,产生应是虽遇知音,但转眼东西的孤独落寞和惆怅之感起到的是振起全篇作用。

:这种孤独落寞的情怀第二段在暗,而第一段则在明

:说说第一段中能表现出张岱孤独清高的文人情怀的细节。

大雪三日后去湖心亭,不欲见人,也不欲为人所见。

:去湖心亭的途中感受到的是雪湖的孤寂苍茫、荒寒渺远。

:谁能想见张岱写作时的情绪情感是怎样的?

(提示看一下写作的时间和所记经历的时间。

:因回忆过往而温暖、故国不再而失落……这就是古代士子常有的故国情怀。

综上所读,可见《湖心亭看雪》表现出的是一个孤独落寞,清高拔俗的明朝士子在普通的一个冬日雪天经历一番并不普通的心路历程这可以说是的第三大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抒常情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实践、反馈、评价)。(5分钟)

*号作业二选一):

1、 完成《作业本》“湖心亭看雪”的基础及课内阅读部分。

2、 *以“不叙常事、不绘常景、不抒常情”为评价标准,点评学生习作《杭州乐园》

3、 *“不叙常事、不绘常景、不抒常情”为创作标准写一篇       半命题作文。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小品文

大雪三日、更定、湖心亭——不叙常事

飘渺、混沌、苍茫、朦胧——不绘常景

“忘我之境”

遗世独立清高孤傲

孤独、惊讶惆怅、失落——不抒常情

“故国之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