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亳州肖飞
亳州肖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2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取生辰纲》课文讲解

(2013-10-24 14:58:21)
分类: 课文讲解

一、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正确评价人物,辩证的看待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在推动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三、重点解读分析:

(一)导入:大约在七百年前,在一处名叫黄泥冈的密林里,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抢劫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然而奇怪的是,七百年过去了,当初的主谋却得到人们的称颂,参与的案犯也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把这件案子再翻出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案。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三)探究学习:

1、案件发生的时间: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作案时间对案情发展有作用吗?有何作用?

明确: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切感。

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气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料知热则渴,施计于解暑,足见其料事如神。

推动情节:由于天热难走,因此激化了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使八条好汉有了可乘之机,课文就有了歇凉、卖酒、买酒、喝酒、饶酒、夺酒等情节。

2、案件发生的地点:

一个名叫黄泥冈的林子里。

3、作案工具:

江州车儿、朴刀、枣子、白酒、酒桶、椰瓢、蒙汗药等等。

4、作案手段:

主要就是“诈骗” ,它还带有一些抢劫的因素。 

什么是诈骗? 简单的说:就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白胜八人。

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试结合孟子这段话,分析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 智用天时(天气炎热):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②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林):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受害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也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③ 智用矛盾(运送队伍内部不和):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④ 智用计谋(乔装惑敌、卖酒诱敌):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由此可见,晁盖一伙真是足智多谋。

5、被害人──杨志:

杨志失陷生辰纲,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如果说有,那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智1──变时辰;智2──逼赶路;智3──斥虞候;智4──顶都管;智5──审贩枣;智6──防酒客。

⑴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们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⑵ 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⑶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⑷ 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6、思考:杨志也是个足智多谋经验老到之人,那么杨志为什么会失败呢?

外因:天气炎热 对手高明(斗智) 内部失和(关键)

内因: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势)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怎样看待晁盖一行人的行为?他们有罪还是无罪?

我们推崇《水浒》,我们热爱那些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我们知道,不管是谁,今天要是去模仿晁盖一伙的行为,去抢运钞车等,无论你是“智取”还是“豪夺”,那肯定都是违法犯罪行为。

学习这篇小说,除了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还应该树立起法制观念,梁山好汉的确能杀,有时杀得性起,杀得开心,杀得痛快,但这迟早是会杀出毛病、杀出问题的。你想,这个样子乱杀一气,最后连无辜的好人或不该杀的人也跟着杀了。看看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一节和此处的“劫生辰纲”在本质上何其相似呀!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的。梁山最后失败了,我想和这点不无关系。我们要明白“义”与“法”的辩证关系,不可法外行刑,法外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