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2013-10-24 13:42:22)分类: 课题 |
2011年8月12日亳州市教育局下发《教研(2011)126号》文件,课题《初中文言文快速高效阅读研究》获批准立项,从2011年9月份开始,我们开始实施该课题,经过两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现对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课题的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沉淀了丰厚的文化经典,这些宝贵的思想和艺术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文言文作为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文言文阅读教学承载着发扬传统美德、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学生解读能力与鉴赏水平的重要任务。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结合初中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打破高耗低效的局面,真正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阅读,培养创新人才,提升语文素养,完成新课标中有关文言文的教育目标。
研究的意义:当下文言文教学可谓百病缠身,学生学习完全为考试所迫,极为被动和功利;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化,流程僵滞,形式呆板,富有情趣和灵性的文章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无,雅致全无。开展文言文高效阅读对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智慧,提高语文素养是不无裨益的。通过高效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学习古文的兴趣,便于学生从源头上把握现代汉语,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真正发挥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今后面对浩瀚的古文典籍时,能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二、课题研究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文言文阅读改革进展缓慢,目前,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理论和认识,但真正能使文言文阅读达到高效的实验探索,几乎还是空白。本课题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文言文高效阅读教学方法、模式的研究,高效率地提高学生文言文鉴赏水平、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并使其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目标:
找出适合初中学生高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规律、技巧,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以学生学习思维特点为依据,以赏、析、记、练为途径,提出全新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发展,更好地挖掘传扬中华优秀文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文言文高效阅读的相关理论,整合相关资料获取高效阅读经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方面的目标要求。
2、探究学生阅读文言文习惯的养成方法,教给学生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规律、技巧,加强高效阅读的指导。
3、创设主体性的阅读模式,改革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的感悟能力,突出思维训练。
4、开设阅读活动课,搞好课内外衔接,提高阅读品位。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做到有的放矢。
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年来处在教学第一线,业务水平高,掌握大量的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论,拥有较丰厚的教学经验。肖飞在以往的教学中实践了些许高效阅读的方法,占有广泛的第一手资料,工作认真负责;杨春红、陈健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强;郭皓、李月红、于伟、薛慕文等成员教学研究能力大,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引领作用。这些条件都为课题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的启动(2011.9-10)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施(2011.10-2013.6)
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2013.7-9)
八、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在有关专家的建议指导下,课题组将课题名称由原来的《初中文言文快速高效阅读研究》更改为《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研究》。开题以来,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按研究分阶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
1、组建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9月29日,在谯城区教研室主任汪春杰、教研员王魁森等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开题。根据课题需要,吸收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勇于钻研的人员加入本课题组。在七中教研主任唐利华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于9月30日召开讨论会,针对开题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以及课题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撰写出开题报告。
2、做好调查,做到有的放矢
课题组认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效率,必须把握学生学习现状,了解学生需求,这必须立足于调查和研究。于是,本课题组设计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的调查问卷”,并选择了本校九年级(12)班、(13)班、(14)班,八年级(9)班、(10)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表335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根据调查情况,课题组认真总结,写出了相关调查报告,从被调查学生的认识和需求来看,文言文阅读效率的提高,至少和四个因素相关:一是要有文言知识的积累,阅读时了解相关背景材料;二是内容要有吸引力,能激发阅读兴趣;三是多读多练;四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薛慕文老师以此写出总结性论文《初中生文言文高效阅读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3、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学习有关课改、教育基础理论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经验,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广收博录,为我所用。课题组先后系统学习《语文“速读教学法”探索》、《提高阅读效率的实验探索》、《程汉杰速读教学理论》等文章,为统一认识、早日进入课题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4、做好计划,明确分工,任务到人。
为了便于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课题组首先拟定了课题启动阶段的研究计划并下发到每个成员手中。根据计划和课题研究的需要,对参研人员和研究任务进行了具体的任务分解和分工,具体分工如下:
研究人员 |
研究内容 |
备注 |
肖 |
课题组任务工作的协调、分配,课题的实施 |
|
杨春红 |
材料的收集、打印、整理,经费的申报及课题的实施 |
|
郭皓 |
训练材料(一)的搜集整理、调查问卷的编写、活动课的开展 |
|
薛慕文 |
训练材料(二)(三)的搜集整理、活动课的开展、高效阅读的指导 |
|
5、设立电子邮箱和QQ群等交流平台。
本课题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设备,申请和设立了自己电子邮箱:glxxyy777@163.com,建立了自己的QQ群:929595103,这为课题组成员及时、快捷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6、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2011年10月底制定出本课题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该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该制度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
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课题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做出调查、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课题组制定出第二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和实施适合初中学生高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改革课堂结构,创设“自主—互助式”主体性的高效阅读模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和鉴赏水平。
1、本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1)、设计出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组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对研究目标进行了分解,形成了对课题的统一规划方案,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于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方法、模式的研究,以学生学习思维特点为依据,以赏、析、记、练为途径,提出新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统一与发展,高效率提高学生文言文鉴赏水平、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2)、编写了文言文高效阅读训练材料
为便于课堂教学操作,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即阅读的能力,课题组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编写了《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训练材料》(一)(二)(三),该训练材料按从易到难的原则精选篇目,并设计一套高质量训练测试题,试题均衡了记忆、理解、思维和想象等部分的分量和难易比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效率。
该套训练材料为高效阅读活动课的开展提供了蓝本,成为课堂教材的有益补充,不仅扩大的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知识面,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提高解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打下了基础。
(3)、选定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究学生阅读文言文习惯的养成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规律、技巧,课题组在确定研究对象阅读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七年级组选取七(12)班和七(13)为实验班级、七(6)班为对比班级;八年级组选取八(9)班和八(10)为实验班级、八(1)班为对比班级,开展高效阅读研究。
(4)、开展文言文高效阅读活动课
课题组以教材中文言文课文为主,阅读训练材料为辅,以常态教学为前提,不加班不加点,在实验班级开展高效阅读活动课,加强高效阅读指导。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邀请专家评课议课,借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于伟同志的展示课《记承天寺夜游》、郭浩同志的展示课《桃花源记》、薛慕文同志的展示课《木兰诗》,以导学案为载体,大幅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受到听课教师的一直好评。李月红同志在活动课中注重朗读经验的积累,杨春红同志在活动课中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究培养,肖飞、陈健同志在活动课中注重主体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所有这些,都为课题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实验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远远高出对比班学生阅读水平。
(5)、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研修活动
在课题组的统一要求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参与研修活动。我们先后学习了《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追问》、《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李平老师讲语文》等课改前沿的理论书籍。同时,利用网络或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观摩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体会新的经验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围绕文言文高效阅读课题,开展一系列研修活动,如文言文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文言文朗读指导、展示课研讨、高效阅读模式探究等,发表自己的课改见解,听取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在教学实践中再不断探索、改进,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旨在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6)、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评价修正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经常性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研究心得、研究小结和上展示课,或参加省、市、区的教学成果评选,或向杂志社投稿发表,或在校内外进行交流,做到每一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及时评价及时修正。
2、本阶段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加以升华,撰写教学论文、小结和教学设计,成果见下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作者 |
获奖或交流情况 |
取得时间 |
成果形式 |
1 |
《掌控课堂,教出个性》 |
肖飞 |
国家级三等奖 |
2012.7 |
论文 |
2 |
《短文两篇》 |
肖飞 |
省级三等奖 |
2012.10 |
教学设计 |
3 |
《文言文贵在迷住学生》 |
薛慕文 |
市级二等奖 |
2012.9 |
论文 |
4 |
《短文两篇》 |
肖飞 |
市级二等奖 |
2012.9 |
电教六项 |
5 |
《谈谈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
杨春红 |
区级二等奖 |
2012.9 |
论文 |
6 |
《木兰诗》教学课例 |
陈健 |
国家级二等奖 |
2012.7 |
教学课例 |
7 |
《解读、对话、激趣----文言阅读再探索》 |
于伟 |
组内交流 |
2012.4 |
论文 |
8 |
《初中文言文高效课堂之浅见》 |
陈健 |
校内交流 |
2013.5 |
论文 |
9 |
文言文高效阅读技巧漫谈 |
于伟 |
组内交流 |
2012.9 |
论文 |
10 |
《文言文高效背诵之捷径》 |
李月红 |
组内交流 |
2012.4 |
论文 |
11 |
《初中生文言文高效阅读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
薛慕文 |
组内交流 |
2012.1 |
研究小结 |
12 |
文言文教学高效阅读的几点思考 |
于伟 |
组内交流 |
2013.6 |
阶段小结 |
13 |
《爱莲说》 |
肖飞 |
校际交流 |
2012.10 |
展示课 |
14 |
《孙权劝学》 |
杨春红 |
校内交流 |
2012.5 |
展示课 |
15 |
《小石潭记》 |
郭皓 |
校内交流 |
2012.5 |
展示课 |
16 |
《木兰诗》 |
薛慕文 |
校内交流 |
2012.5 |
教学设计 |
17 |
《桃花源记》 |
郭皓 |
校内交流 |
2012.11 |
教学设计 |
18 |
《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探微》 |
肖飞 |
校内交流 |
2013.9 |
论文 |
19 |
《文言文以读激趣促高效》 |
郭皓 |
校内交流 |
2013.9 |
论文 |
(2)、学生文言文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得到了提高,实验班学生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快,效果明显。
(三)、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
1、全面总结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取得的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等。
2、写出结题报告。
3、做好课题的验收工作,整理实验中的资料,汇编成册。
九、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初步形成初中文言文高效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课题组努力探寻文言文阅读高耗低效的出路,初步形成“自主互助型”高效学习模式。“自主互助型”模式主要改变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阅读模式基本环节是自主预习——互助交流——反馈矫正,它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动建构者,释放了学生各自潜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由接受性、维持性向自主性、互助性转变,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仅需落实导学、反隐、厉行三个步骤,发挥指导作用
(二)探究了提高文言文高效阅读的方法、技巧。
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文言文阅读教学陷入无效、低效的原因,探究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把文言文当作“语言工具”来读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注重“读——-写——听——译——疑”方法策略的使用;在把文言文当作“文化载体”(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来读时,注重“品——思——情——艺——探”方法策略的使用。阅读效率的提高,一是要善于读注释、查工具书,养成靠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二是通过多读,积累必要的词汇,扩大文言文的词汇量;三是要自觉从简易入手,多接触课外文言文材料,扩大阅读面。
(三)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在研究中,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有效性和针对性,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热情得到了助燃,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高涨,成绩进步很快,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四)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的研究,促使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摸索一些好的做法,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和体会,自身科研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于伟同志获亳州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肖飞同志获谯城区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其次,课题组成员注重经验积累,积极参加教科研成果评选,其中国家级获奖2篇,省级1篇,市级2篇,区级1篇。
十、问题与思考
1、《初中文言文高效阅读研究》这个课题的选题较大,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分出子课题,导致研究不够细化,操作时一把抓,有的课题组成员顾此失彼,某些问题解决得不是很到位。若能分出子课题,分工具体到成员个人,效果会更好。
2、课题研究缺乏必要的指导。由于大多数成员从未参与过课题的研究,做起来比较迷惘,有时出现倦怠思想,又囿于各种因素请不到专家的监督和指导,致使课题研究进行缓慢,困难重重。
3、课题研究是在零经费的条件下开展的,学校仅仅在资料印制上予以支持,必要的资金由课题组成员解决,能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一定成果,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