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设计】“认识钟表”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2-06-24 18:46: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妙设计 |
珠海市香洲区广生小学
评析: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一、学生基本状况概述:
珠海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节奏日益紧凑的环境中,耳
濡目染,已经具有朦胧的时间观念及钟表知识,在钟表的认识上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种经验仅是对钟表完整知识的肤浅认识。而且,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刻,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情感品质、学习习惯都应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发展,尤其是在课堂的文化知识学习中,锻炼和发展情感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端。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一些教学意图,只能是做潜移默化的工作。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中,《标准》对钟表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对于这个教学任务,教材是分别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在一年级,主要是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认识整时及半时的记时法。在二年级,主要是认识24时的记时法,形成完整的钟表知识。
教材通过“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体现了新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贯彻下面四个思路。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富有趣味、并能较好揭示课题的情境,
高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由于迷面是依据钟表的基本特征而设计,构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知沟通的桥梁,较好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新知学习相融合。
2、掌握好学生掌握知识的标高。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把掌握知
识的重心放在知识的归纳与概括上。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述钟表的有关知识。
3、注重数学思维的渗透。在钟表的表面“针”的认识上,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出其基本特征,从而形成知识,初步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
4、注重学生情感品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交流的情感品质,勤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逐步形成惜时如金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1、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
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实物钟、电子表、钟面模型、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旅游车票
(车票上标有不同的开车时间)、四个小导游的头饰(头饰上标有不同的时
间和旅游景点)。
学具准备:钟面和学生自己喜欢的小闹钟,直尺。
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钟表有关知识的归纳、概括;准确表述钟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三个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实物钟挂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实物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台钟、闹钟、挂钟,这些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语游戏,创设出富有趣味、
引人入胜的情景,自然地引出“钟表”;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归纳钟表的大小、形状和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外形、作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评析:教师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钟表”,通过比较钟表的大小、形状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积极性。]
(二)演示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有关钟面的知识。
(1)分组讨论。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钟面或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后向小组的同学介绍,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的口齿最伶俐,将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共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要把握知识掌握的深度,引导学生观察出数字排列的有序性、数字分布的均匀性、指针行走方向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称、有序地观察钟面)。
(3)引导学生概括。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电脑屏幕同步显示时针、分针、12个数字以及时针、分针行走的方向)。
学生概括教师板书:数字——1、2、3…12
(4)知识的深化。
想一想、说一说:(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l
l
l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锻炼了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现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评析:教师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和12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教师采取独立观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特征和规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看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具体实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讨论,独立发现、小组归纳整时刻、半时刻的认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学生亲自动手拨时刻,及时地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评析:教师让学生观察三个不同的分别表示1时、3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讨论,发现概括看整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拨时刻,亲身体验。在学生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认识半时,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1、(1)请同学们在你的学具钟面上分别拨出以下时刻:7时30分、2时30分、3时、5时、4时30分。
(2)小组讨论,如何拨出12时、6时30分。
(3)小马有事外出,将没制作完的钟表面停了下
来(如图),你能用直尺将钟表面完成吗?
2、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说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再填写下表(课前每人发一张)
起床 |
上学 |
午饭 |
放学回家 |
晚饭 |
睡觉 |
|
|
|
|
|
|
3、实践操作,设计钟面。
广告发布会:请小朋友们在本周内,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钟面,在下周的
数学活动课中,把你设计的钟面介绍给同学们,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咱们班的“最佳小小设计师”。
4、游戏:(4个小导游头戴标有不同景点和不同时间的头饰,带4个旅游团游览)。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数学味道(对称)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操作和游戏中强化对时刻的认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评析: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在游戏中体验时刻,让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深刻。]
(四)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师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一节课内,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中、在教师富有成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观察仔细,思维活跃,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课堂上,学生不仅会依照钟面上“针”的形状,还能根据钟面上“针”行走的速度来区分时针、分针和秒针,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萌发。合理、巧妙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依据数学思维的基本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既带来了严谨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内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协调、同步发展。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这关系到学生是否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师也要相信学生头脑中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只有建立了这两个基本的观点,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究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