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标签:
杂谈 |
分类: 精妙设计 |
一堂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
——《比例尺》教学设计
珠海市香洲区广生小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4、情感与态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分析与处理:
1、
因为比例尺的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将书本中的例题进行了改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
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但是对比例尺的概念基
本上是陌生的。
3、创新设计: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的比例尺。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珠海市地图、广东省地图、中国地图及带有比例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①广州和珠海的标志图
②广州到珠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50千米。
③广东省地图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问:广州到珠海的同一个距离,为什么在两幅不同的地图上,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图上距离?(因为比例尺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同的比例尺,会绘制出大小不同的地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比例尺的知识。(板书课题——比例尺)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概括、整理出五个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在黑板的一角板书)
请大家带着这五个问题,阅读课本。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揭示意义
1、带着“学习任务”阅读课本P47
①什么叫做比例尺?
②如何表示比例尺?
③怎样求比例尺?
④求比例尺时运用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⑤………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和表示形式
①什么叫做比例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齐读一遍)
②如何表示比例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齐读一遍)
或 =
3、 怎样求比例尺
问:同学们,怎样求比例尺呢?你们现在会求比例尺了吗?
请1、2、3、4组的同学求这幅广东省地图的比例尺;5、6、7、8组的同学求这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
请2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说明解题思路。
4、自学课本P47并质疑。
5求比例尺时,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
6、求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屏幕出示,学生齐读一遍)
①比例尺并不是一把“尺”,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先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7、归纳比例尺的特征: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你们组课前收集的带有比例尺的图片,说一说比例尺各是多少?从这些比例尺中,你发现了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强调:不同的图有不同的比例尺;它们的前项都是“1”等)为什么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呢?
8、辩析练习:
|
|
9、呼应“学习任务”的解决:
同学们对于前面所提出的学习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现在你们能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下面,我们共同分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例题教学:
屏幕出示:北京市地铁规划图
例2:下面是北京市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解题思路: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要求的(未知,可以设为x),怎样列出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屏幕逐步展示分析流程。
学生解例2(请一名同学上黑板做)——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评价——下面我们再看看老师的解法(屏幕展示解法)。
解决夏湾到小林的实际距离问题。
廖老师来这里之前,我们班的同学委托我给大家带来一封信,你们想知道信的内容吗?
(想!)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封信?
(1)学生朗读夏湾小学的学生写给小林实验小学学生的一封信。
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能)
(2)屏幕出示:珠海市地图。
(3)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珠海市地图,先看清楚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再量一量夏湾到小林的图上距离,然后求出夏湾到小林的实际距离。
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夏湾小学的同学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廖老师代表他们说一声:谢谢大家!
4、 小结比例尺的作用: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现在知道比例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了吗?
四、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综合问题。
廖老师计划“五一节”外出旅游,旅游公司向我推荐了两条旅游线路,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两条旅游线路中的实际问题。
屏幕出示:解决旅游线路中的实际问题。
(1)苏州、上海、杭州江南水乡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备注:本教学设计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杂志2012年第一期,供大家参考,并请各位同仁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