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宏伟律师对《道德经》的三个释明

(2023-04-10 08:18:19)

刘宏伟律师对《道德经》的三个释明

   《道德经》体现了“中国智慧”: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汉语成语,出自《老子·五十六章》。

  这句话太有深意了,对每个人待人处事都有帮助。有大智慧的人首先是能够“吞声”和“藏话”,也就是要知道少言为贵,在江湖上说话要谨言慎行,也就是在什么场合说话或不说话都要谨慎的判断,这是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的安身立命之本;“言者不知”,即使你知道相对方的秘密,也要为他保密,这样就可以团结大多数人避免灾难修身养性。

 刘宏伟律师对《道德经》的三个释明

 2、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笔者对道德经的这句释明推崇备至。在现实生活中最高境界就是“善行”“善举”,不与人争强好胜也不咄咄逼人,这就是唐朝魏征所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孔子问道于老子,拜别之际,老子手指黄河,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孔子问:“水有何德?”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有崇高的品德。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水之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老子看来,水谦逊、公允、诚信、无私,并善于自处和审时度势。水性至善至柔,但它能攻破坚硬强大的事物,无往不胜,又谓“至刚”。成语“水滴石穿”说的就是水拥有坚韧的力量。

刘宏伟律师对《道德经》的三个释明 

3、“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人生的方方面面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道”,比如我们说“人与自然”“一年四季”“上下左右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就是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